2月21日,中山市商務局攜手中山海關、中山港海關和省電子口岸公司,舉行“組合港(一港通)”業務改革暨廣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新功能宣講會。活動吸引我市各港口碼頭企業、代理報關企業、貨代企業、船代企業、外貿企業等超100家企業代表參與。
中山港貨運碼頭。(資料圖片)記者 文波 攝
市商務局在會上介紹,2024年我市進出口總額達到2840.6億元,同比增長10.3%。目前,中山已累計開通“組合港”航線12條,覆蓋了近八成的駁船航線,“兩港如一港”的高效通關格局基本形成,出口貨柜平均提速3-4天,每標箱物流成本平均節約50元-75元,促進惠企降負和外貿穩增長。2024年,我市完成“組合港”貨運量6.09萬標箱,同比增長103%,實現業務量同比翻一番目標。
宣講會上,中山港海關對“組合港”業務模式及主動披露、提前申報等海關惠企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指導企業了解政策要點與優勢。省電子口岸公司則對廣東“單一窗口”的新功能開展推介,助力企業掌握便捷通關的新工具。
據悉,中山將繼續深化“組合港(一港通)”業務模式。今年3月1日起,將全面開展進口“組合港”業務,另外將率先針對本地大型生產型企業,逐步實現24小時“提吉還重”業務模式,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同時,先行先試推進口岸通關改革,全力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確保本市口岸通關效率穩居全省前列。此外,還將實施“一碼頭一策”策略,支持各口岸承接更多業務,打造藥品、木材等專業口岸,推動錯位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互動交流環節,企業代表們積極提問,授課專家們現場答疑解惑,現場氣氛熱烈。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關務經理唐耿超表示:“這種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相當給力,省去了二次申報,縮短了轉運和海關審核時間,對公司實現零倉儲目標有很大幫助。”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林志強
記者 楊健 通訊員 盧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