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萬工程”如火如荼推進以及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過程中,中山市政協委員、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丁玨以其獨到的視角和扎實的調研,為非遺與研學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她不僅關注青少年的成長,更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鄉村,致力挖掘并傳承那些隱藏在民間的非遺寶藏。

讓青少年在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
丁玨深知,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的財富。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珍貴的非遺項目正逐漸被人們遺忘。為此,丁玨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提案,旨在喚醒人們對非遺的記憶,并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她主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非遺進行多維度、個性化的宣傳推廣。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不僅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非遺的魅力,還能為非遺傳承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丁玨還強調要發揮中山高校文化藝術優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文旅IP。
作為一名共青團界別的委員,同時也是一名高校教師,丁玨兼顧雙重身份。她認為,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應該積極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方式,推動非遺的創新發展。
在拓寬非遺傳播渠道的同時,丁玨還提出了“非遺+研學”的新模式。她認為,研學游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能夠讓青少年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從而樹立起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意識。為此,她帶領團隊深入鄉村一線,與當地村民共同挖掘非遺資源,設計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研學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傳統技藝的學習體驗,還融入了鄉村美育、生態環保等現代教育理念,讓青少年在研學游中收獲成長與快樂。
創新開發非遺研學游
作為一名連任兩屆的政協委員,丁玨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此前的提案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各相關部門紛紛召開提案答復會,就如何落實提案中的建議進行深入探討。作為一名新中山人,丁玨也感受到中山整個文旅氛圍更加濃厚。
在丁玨的努力下,中山市的非遺與研學游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鄉村、走近非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經過兩年的深入調研后,丁玨計劃將提案具體聚焦黃圃鎮橫檔村。借助學校成立的名為“青‘村’足跡”的“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為橫檔村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這支隊伍由中山職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和老師共同組成,他們專注于旅游資源開發策劃工作,為當地量身定制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研學課程。包含自然生態、水鄉疍家文化、黃圃麒麟舞及醒獅非遺,巧妙地將自然與人文相融合,旨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研學體驗。丁玨指出,預計在今年或明年,將通過師生服務的形式,進一步助力橫檔村申報研學基地和勞動教育基地。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