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近日,記者走訪了東區街道、南區街道多家企業,發現春節過后,企業紛紛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生產一線正鉚足干勁、開足馬力趕訂單。與此同時,各企業在今年的發展計劃中,也融入了更多智能化元素,積極推動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展現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清匠集團:
深耕制氧機藍海,搶灘健康新賽道
在廣東清匠電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匠集團”)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正熟練地進行空調內機零部件的加工和組裝。清匠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朱生亮介紹,公司現有員工近500人,正月初六起員工陸續返崗,至大年初八,企業生產一線已基本實現全面復工復產。
“3月開始,就是空調生產和銷售的高峰期,當前企業訂單充足,其中空調零部件訂單更是排到了7月份?!敝焐琳f,空調零部件生產只是清匠集團業務的一部分,作為一家以智能控制設計、精密制造為基礎,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企業,清匠集團業務涵蓋電子商貿、智能控制、精密模具和健康產品設計制造等四個領域。

除了電子零部件和產品模具生產制造外,近年來,企業還開發高質量制氧機產品,解決外出臨時吸氧和高海拔地區供氧難題。“憑借持續的研發和創新,2022年,我們便成功推出了一款體積小、重量輕的便攜式制氧機,其重量不足2公斤,即可實現3.5至4小時的續航,技術水平目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說話間,朱生亮單手提起這款便攜式制氧機。目前,集團旗下廣東清匠、中山清匠均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中山清匠還被評為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制氧領域擁有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
“我們2024年的產值超4.2億元,2025年產值預計可以達到5.5億元。”朱生亮充滿信心地說道,清匠集團的底氣源于不斷提升的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更在于多元化業務的持續創新。
朱生亮介紹,2024年,清匠集團投入超300萬元,建立了全自動檢測線,全面監控產品質量,大幅提升了檢測效率和準確性。今年,清匠集團計劃繼續投入500萬元,將用于生產線升級和自動化改造,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制氧機產品線,清匠集團將持續與北京科技大學、西藏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制氧設備。“相較于發達國家市場,當前國內制氧設備領域尚存廣闊的市場空間。2025年,我們將在深耕國內高原及平原地區市場的基礎上,同步申請歐美產品認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敝焐琳f。
逸華檢測:
以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持續拓展健康監測業務
2月11日上午,廣東逸華交通工程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華檢測”)工程師們正在整理便攜檢測設備,整裝待發,分赴各個施工現場,進行橋梁、隧道及道路等工程質量檢測,確保各項工程達到質量標準。
“春節長假之后,各種項目開始陸續復工復產,我們也于2月5日(大年初八)開工復產,截至目前,復工復產率已達到100%?!币萑A檢測總經理寇小健表示,逸華檢測的主營業務涵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及相關技術咨詢,具體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市政工程、房屋建筑、鋼結構、綠化及鐵路等工程的檢測服務。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程安全檢測需求日益增長。逸華檢測除了承接中山市內項目外,還積極向佛山、東莞、江門等周邊城市擴展,以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手段,監測工程用料質量和結構安全,及時識別工程中的潛在隱患?!?024年公司產值約為7500萬元,2025年計劃在2024年的基礎上實現10%以上的增長?!笨苄〗≌f。
在發展傳統檢測業務的同時,逸華檢測也積極拓展創新領域,探索大型項目的健康監測業務。通過在項目內部預埋成百上千個傳感器設備,逸華檢測能夠實時采集溫濕度、震動幅度、車流量、變形等關鍵數據,并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項目的健康狀況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監控,提前預警結構變形、材料老化等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在廣東東莞、河南鄭州等地承接了相關項目,健康監測業務是行業內的前沿方向,預計未來市場潛力巨大。”寇小健表示,2025年,逸華檢測計劃在南區街道新增4000多平方米的檢測場地,將總面積擴展至1.5萬平方米,同時引入更多高端檢測設備、智能化軟件和技術人才,持續提升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
華海精密:
一季度產值預估能增長30%
2月10日至13日完成試模;2月13日根據模具實際效果評估進一步完善細節;2月15日完成最終成品生產……2月11日,記者走進中山市華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精密”)辦公室,只見新一批訂單生產時間節點依次羅列在白板上,緊湊的時間節點也彰顯了新一年該公司火熱的發展勢頭。
作為一家以塑料模具生產為主的全產業鏈企業,華海精密涵蓋產品研發、模具制造、注塑成型、噴油、絲印、裝配、檢測等全產業鏈條?!版湕l完善,客戶可以一站式定制生產,節約生產成本?!比A海精密副總經理效永賓介紹,目前,華海精密與飛利浦、哈曼、華為、小米等國內諸多知名品牌合作,去年年產值近2億元。

走進華海精密生產車間,工業機器人正高速運轉,工作人員在各自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和去年一季度相比,我們今年產值預估能增長30%。”華海精密副總經理效永賓透露,去年年底,公司合作的不少客戶都追加了訂單,今年一季度正處于量產高峰階段,預計2月底就能發出年后首批訂單,產值達1500萬元。
從年初八開工至今,華海精密返崗員工已經達九成,現階段6個生產車間已經全面開工。
華海精密助理總經理刁飛龍介紹,為提升產能,去年公司加大投入,將生產線與信息化銜接,實現智能數字化生產。他透露,因為有了機械化設備的加持,原本滿負荷運轉需要20個人的生產車間,現如今只需要8人就能完成,企業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產品和合格率也進一步提升。此外,如果遇上客戶訂單加急的情況,全部機械還能24小時高速運轉,產能也大幅提升。記者了解到,為了新一年的增資擴產,華海精密還新租賃了一間5000平方米的廠房,用于貨物囤放。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陳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