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晨,中山影視城安全辦主任王治火,像過去的23年一樣來到景區進行巡查。不一樣的是,這天等待入場的游客隊伍已從門口的閘機處,排到了廣場上的噴泉前。這座已有24年歷史的老景區,因環境的煥新升級、活動的精彩紛呈以及深中通道的流量加持而成為今年春節的“爆款”。
透過長安街上的雕花窗欞望去,漢服少女、直播網紅與各地游客的身影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卷,他們手中的消費數據,正改寫著這座城市的文旅基因:2025年春節假期八日(1月28日至2月4日,除夕至初七),中山全市累計接待游客203.58萬人次,同比增長10.16%;實現旅游收入11.37億元,同比增長12.35%。
當無人機鏡頭掠過中山影視城的民國街巷,定格在孫文西路步行街美食攤位蒸騰的水蒸氣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數據曲線的躍升,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完美交融、文化自信與經濟活力的雙重綻放。
景區表演不分晝夜
“頂流”景點美食飄香
粵劇名家名段輪番登場,悠揚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讓人仿佛置身于嶺南戲曲的黃金時代;色彩斑斕的彩帶龍在空中翻騰飛舞,寓意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當夜幕降臨,中山影視城又變身夢幻的彩燈世界,仿佛將人們帶入童話般的夢境……
深中通道開通后的首個春節,全新升級的中山影視城以“非遺+旅游”為核心盛情展現灣區精彩,推出日間民俗展演與夜間光影秀雙重體驗,為市民和游客呈現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視聽盛宴。
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夜場活動還融入了豐富的民俗表演。熱情洋溢的迎客舞拉開了夜晚的序幕,表達對八方來客的歡迎與祝福。非遺火壺表演則讓人驚嘆不已,技藝精湛的傳承人將火壺玩得出神入化,火花四濺,場面驚險刺激。打鐵花表演更是將夜晚的氣氛推向高潮,鐵水騰空,化作漫天繁星,點亮了整個夜空,令人震撼不已。
在這里,無論是白天的熱鬧巡游,還是夜晚的夢幻彩燈,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節日的喜悅。據統計,1月28日至2月4日,中山影視城初一至初七總客流逾8萬人次,同比增長近160%。
同樣在新春佳節期間成為“頂流”的,還有煥新升級的孫文西路步行街,日均客流超萬人次。以“金蛇舞香山”為主題的嘉年華匯聚石岐乳鴿、菊花芝士餅等本土美食,僅岐苑酒家單日乳鴿銷量便突破千只,菊花芝士餅攤位高峰期每小時售出百余個,6000朵菊花原料首日消耗近四分之一。國潮漢服秀沿騎樓巡游,傳統道具與歷史建筑相映成趣,市民游客可免費拍攝古風大片;香山劇場連續六晚舉辦新春音樂會,香港藝人助陣的流行音樂會更將氛圍推向高潮。
“三味”套餐任君選
文化盛宴不重樣
在博物館里過大年,是近年來興起的一股新風尚。今年春節期間,市博物館新館精心準備了新年“文化大餐”,推出了“迎春納福樂翻天,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活動,通過《白蛇傳》主題展演、非遺手工體驗、歷史展覽等,讓游客在紅火氛圍中品味文化。其中,“春日暖新歲”節目以舞蹈、京劇等形式演繹經典橋段,吸引大批家庭游客;互動區“找福字”“飛花令”等游戲及年俗手作體驗,讓傳統文化煥發新趣。
值得一提的是,2月2日大年初五,市博物館新館迎來了第200萬名游客,這位來自北京的游客驚喜地收到了她到中山的首份“錦鯉大禮包”。
春節期間,市博總館接待游客9.02萬人次,商業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接待4.55萬人次,華僑文化與歷史主題公益講解更是廣受好評。
“文化過大年”同樣成為中山紀念圖書館新春佳節的活動亮點,涵蓋非遺展覽、科技體驗、親子閱讀等十余場文化惠民活動,吸引了數千市民走進圖書館,在書香與年味的交融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體驗創新閱讀形式。
而在中山美術館,“藝海掇英——中國水墨畫名家精品大展”“靈蛇獻瑞——第九屆生肖文化視覺藝術大賽作品展”以及“乙巳新春 書簽寄情”書簽制作體驗活動的舉辦,同樣為市民獻上了一道回味無窮的文化大餐。
全市各級文化場館也組織舉辦了近100場文藝展演活動,包括傳統非遺表演、新春音樂會、花燈會等,共同獻上彩龍飛舞、水火交融的節日盛景,讓市民游客在逛年味市集、賞傳統民俗、看精彩演出的過程中,感受“人間煙火氣,灣區好生活”?。
“反向旅游”悄然興起
鄉村文旅勢頭正猛
深中通道開通的首個春節,一場關于“反向旅游”的熱潮正在嶺南鄉野悄然興起。那些承載著農耕記憶的村落,正通過農文旅融合的創造性轉化,成為都市人尋覓詩意棲居的新坐標。
“春節期間,我們的游客數量達到了63.9萬人次。”在2月6日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崖口村黨委書記譚錦鹍驕傲地宣布了春節期間的“戰果”。
這一數據的背后,是鄉村游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華麗轉身:在深中通道的流量加持下,崖口海鮮街前排起了長達兩公里的長龍,五花八門的車牌幾乎集齊了粵港澳三地的簡稱;民宿經濟迎來井噴式增長,連續七晚所有客房幾乎訂購一空。
在距崖口30公里的曹邊村也同樣熱鬧,黨委書記梁志國帶領團隊籌備數月的“年味大戲”如期開演:百年榕樹下,港澳青年體驗著泥煨雞的古法制作;僑胞后裔在龍窯披薩爐前,將意大利面點技法與本地食材奇妙融合;00后游客舉著手機,穿梭在3D墻繪與鑊耳屋構成的時空隧道里。數據顯示,這個僅千余人口的村落,春節日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
在雍陌村,這樣的熱鬧則以另一種形式呈現:雍陌村聯合中山溫泉景區聯動推出了一系列非遺民俗新春游園會,精彩的舞獅財神大巡游、誘人的美食試吃活動輪番上演,讓來往的村民游客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濃濃的“年味”“家味”“人情味”。近兩個三月內,雍陌村業態迅速升級,新增特色商鋪十余家,春節前四天游客量同比增長21%,部分新業態日均營業額突破萬元。
從崖口的海田交響到曹邊的古今對話,從雍陌的文旅創新到中山鄉村的集體覺醒,這場春節旅游熱潮正揭示著鄉村振興的新邏輯:文化賦能、產業融合,正逐步打破城鄉二元壁壘,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六大商圈攬金過億元
創新催生消費新活力
作為消費的主陣地之一,今年春節期間,中山商圈聯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消費“狂飆”大戲,為本土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數據顯示,1月27日至2月4日期間,大信AB座、萬象匯等六大商圈累計接待客流超200萬人次,創下逾億元營業額,用實打實的數據詮釋了何謂“熱辣滾燙”的春節經濟。
萬象匯負一層的盒馬首店成為現象級存在,除夕當日2萬客流擠爆門店,帝王蟹日銷百只、車厘子狂賣600件,烘焙區日均銷售破10萬。為應對洶涌人潮,門店不得不實施階段性限流,餐飲區翻臺率高達5-6次,直到晚間仍有食客排隊。假日廣場則化身網紅打卡圣地,“你好中山”文創冰箱貼售出500個仍供不應求,中古風座椅與“地想天開”油畫展吸引無數年輕人駐足,餐飲區每到飯點必現長龍,部分商家被迫關閉線上取號系統。
傳統年俗與現代消費的碰撞更添精彩。大信商圈推出“五路迎財神”等12場傳統活動,拉動消費超113萬元;華發商都“蛇來運轉”主題活動中,影院場場爆滿、書店銷售激增40%;興中廣場以60個美食展位打造“穩食妙會”,配合古董車展與跨界文藝演出,吸引30萬客流涌入。
數據背后是精心設計的消費場景:萬象匯將法式花園與嶺南元素融合,客流同比激增55%;假日廣場提前布局網紅探店,用設計感座椅重構空間美學;盒馬推出免費禮盒包裝服務,用細節提升消費體驗。各商場更祭出“組合拳”——68團100餐飲券、滿額抽金條、十倍積分等促銷手段,配合24小時安保、增設警務崗等保障措施,形成完整的消費生態鏈。
眼下,這場春節消費盛宴的余溫仍在延續,萬象匯已籌備元宵燈謎會,華發商都持續加碼促銷。當帝王蟹遇見舞獅隊,當油畫展碰撞美食市集,這些商圈用創新證明:傳統節慶與現代商業的化學反應,終將催生出令人驚喜的消費新活力。
記者手記:
讓文化自信與經濟活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2025年春節,中山文旅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從博物館的文博熱到影視城的非遺潮,從街區的煙火氣到鎮街的民俗情,從鄉村的田園風光到商圈的繁華盛景,中山以“文化+旅游”的雙輪驅動,成功打造了一場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活力的春節盛宴。
中山文旅的火爆,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無論是非遺巡游、粵劇展演,還是年俗體驗、國潮漢服打卡,都體現了中山對文化底蘊的珍視與活化。通過沉浸式體驗與互動,市民游客不僅重溫了傳統節日的魅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文化自信。這種自信,正是推動消費新熱潮的內生動力,讓中山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在深中通道的賦能下,中山應繼續深挖文化資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品牌,同時借助交通優勢,進一步拓展大灣區乃至全國市場。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將為中山經濟注入新動能,更將為城市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在日前剛剛舉辦的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山提出,要著力構建“11138”文旅發展大格局,闖出“文旅興市”“文旅留人”“文旅帶產”的新路子。這是對中山文旅發展藍圖的明確規劃,也是對中山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承諾。
新的號角已吹響,新的征程正開啟。站在深中通道的時代坐標上,中山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期待未來,中山能在文旅融合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讓文化自信與經濟活力交相輝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統籌 記者 付陳陳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朱暉 ?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