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歷蛇年,我們迎來了申遺成功后首個春節。
今年春節期間,中山各地陸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非遺賀歲活動:
中山奇遇時光樂園打造了非遺文化與現代游樂激情碰撞的“新春趣玩節”,精彩非凡的醉龍舞表演和醒獅表演輪番上陣;園區還舉辦了花燈會,傳統、蛇形、金魚等形態各異、造型豐富的小欖花燈璀璨奪目,吸引不少游人打卡。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中山影視城舉辦醒獅巡游、唐“潮”游樂市、穿越快閃、非遺火壺和非遺打鐵花等活動。

三角鎮舉辦“紫荊杯”首屆民間獅王、麒麟邀請賽,各路醒獅、麒麟團隊同臺競技;小欖鎮、東鳳鎮舉辦2025迎春花市和新春廟會,集中展銷各類年花年貨、非遺文創、創意美食;坦洲鎮舉辦非遺巡游賀新春活動,咸水歌、英歌舞等傳統非遺節目集體“鬧”新春;沙溪鎮舉辦粵美村晚迎新春、文旅嘉年華、龍獅鳳民間藝術巡游等活動。
此外,第38屆中山慈善萬人行將于農歷正月十五盛大舉行,現場將匯集社會各界約200支方陣和20多個非遺表演團隊……濃濃的年味,在眾多非遺年俗中彌漫開來。
這個春節,非遺“熱度”高漲,中山接連不斷的非遺活動深受市民和游客喜愛。在這些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的生動場景中,我們看到了非遺蓬勃的生命力,領略到其迷人之處。
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非遺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滋養,它背后凝結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風俗所系、情感所系”。保護好、傳承好非遺,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小資料】
逾百個非遺代表性項目
擦亮中山文化名片
記者從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官網了解到,從傳統技藝到傳統禮儀、節慶,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活態呈現。中山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
為了將這些珍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配合下,中山市文旅部門在全市各個鎮街開展了地毯式的非遺普查,深入挖掘了歷史悠久、深藏于民間的300多個非遺資源,并對這些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資料記錄整理、申報保護。
其中,中山咸水歌、小欖菊花會、醉龍舞、崖口飄色、黃圃臘味傳統制作工藝等一批非遺被列入了國家級或省、市級保護名錄,這些珍貴的非遺成為了中山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截至2024年6月,中山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已“破百”,其中,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省級20項。
編輯 余曉霖? 二審?陳彥?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