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起,中山影視城羅馬劇場上演了一場為期三天的粵劇盛宴,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大餐,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這場粵劇活動的影響,絕非三日之短,傳統文化波及效應也將持續發酵。
粵劇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戲曲瑰寶,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更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無數觀眾。作為廣東地區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承載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近年來,中山在戲曲傳承與發展上所作的努力,同樣值得稱贊。
中山通過出臺相關政策,一方面加強粵劇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創辦“粵劇文化周”等活動品牌;一方面實施“中山英才計劃”,大力扶持本土粵劇院團。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極大地推動了中山“文化興城”建設,為傳統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提供新的發展路徑。
持續三天的粵劇表演,是中山“文化興城”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它并非只是一場春節文藝演出,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華麗的戲服、婉轉的唱腔,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粵劇藝術的獨特韻味,令人陶醉;演員們精湛的技藝和對粵劇的熱愛,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
文脈需薪火相傳,更需開拓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粵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中山正通過挖掘和提煉傳統文化中與當代中國精神相契合的元素,以開放性和時代感的表達方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愛上粵劇,也為粵劇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粵劇的世界。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記者 何騰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