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山南區街道城南社區“微工坊”,37歲的“二孩寶媽”芳姐領取一批電子配件回家。按照“微工坊”的工作制度,她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加工,春節后交貨,這樣靈活的工作方式讓她感到滿意。自2024年在祈安苑小區成立“微工坊”以來,200多名居民通過培訓實操、拿貨加工,實現“家門口”的靈活就業。前不久,省婦聯相關負責人到中山開展春節走訪慰問調研活動時肯定了這一做法。
當日上午9時許,祈安苑3幢一樓“微工坊”里一片繁忙。街坊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巧手翻飛,熟練麻利地拼接組裝各種零部件。街坊芳姐生育二孩后,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前不久希望重新就業,“我近幾年在家帶娃,工作經驗不足,此外大娃還需要每天接送,找工作很難。”現在,芳姐送完孩子買完菜后才回到“微工坊”工作,既能顧家還能增加點收入。
據了解,在“微工坊”工作的大部分是家住祈安苑小區的婦女。城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簡小莉告訴記者,祈安苑小區是市屬保障房小區,主要為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保障住房。2024年上半年,城南社區組織網格員、“一格一姐”巾幗網格志愿者、樓棟長,對祈安苑開展常態化走訪問需,發現不少待業“寶媽”有較強的就業意愿,但苦于找不到合適崗位。“祈安苑小區常住6000多人,婦女兒童占2/3,有就業需求的寶媽有兩三百人。她們有的要照顧孩子,有的甚至要照顧患病、殘疾的家屬。為他們找一份家門口的工作,事關小區的和諧穩定。”
2024年10月,經過前期建設,南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城南社區黨委通過聯動黨建資源、鏈接愛心企業支持,為“微工坊”成立后提供簡單的來料加工,組建了志愿者隊伍負責工坊的日常運營和培訓指導,確保就業群體快速入門、簡單上手。遇到行動不便、不能親自拿貨的居民,志愿服務隊還會上門送貨收貨。經過幾個月的運轉,200多名街坊通過此實現了“照顧家庭、獲得收入兩不誤”,緩解了家庭經濟負擔。
1月中旬,隨著寒假來臨,小區許多雙職工家庭面臨看護難的問題,城南社區黨委再次聯動市婦聯,鏈接一家熱心公益的文創公司,為“微工坊”提供掐絲琺瑯非遺手工半成品制作。“我們‘微工坊’將開展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歡迎寶媽們帶著放假的小朋友前來體驗。”消息在小區微信群一發布,得到積極響應,許多小朋友們結伴來“微工坊”體驗非遺手工,“微工坊”的運營團隊、在崗的寶媽們輪流排班,減輕小區“雙職工”的看護壓力。
“電梯通過定期體檢,故障率明顯低了”“綠化多了、壞掉的健身器材也更換了,公園更美了”……工坊里,街坊們你一言、我一語,數著身邊的幸福事。街坊梁女士感觸地說:“在‘微工坊’里,我學會了生活中的困難是暫時的。有黨委政府的幫助,有愛心企業支持,有一群團結友愛的鄰里街坊,明天一定會更好。”
聽到街坊們掏心窩的話,簡小莉感動不已,“今后社區黨委還將繼續挖掘居民需求,整合社會資源,為更多居民搭建平臺、提供服務、促進就業、增加收入,讓大家都能綻放光彩、實現價值。”
編輯 汪佳?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