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車,新中山客運口岸啟航,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實現深中首飛,南中城際中山段11個工點動工建設……2024年,中山交通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飛躍,一系列重大交通項目的竣工通車,不僅極大提升了中山交通便捷度,更為中山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月13日,記者從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獲悉,2024年,中山建成高速里程62.9公里,交通固投連續五年排名全省前列;南中城際11個工點動工建設、7臺盾構始發,全市在建和謀劃的鐵路里程超170公里;“組合港”航線增至12條,2024年運量達6.09萬標準箱,同比翻一番。

“海陸空鐵”拓寬灣區“朋友圈”
去年6月30日下午3時,歷經七年多建設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為推進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落下關鍵一子。深中通道一開通即迎來“潑天流量”。數據顯示,開通滿月(6月30日至7月31日)的深中通道,累計車流量超300萬車次,日均車流量約10萬車次;截至去年12月4日,深中通道總車流量突破1300萬車次,日均約8.3萬車次。
“2024年,是中山全面織密公路交通網的一年,持續完善‘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三環十二快’高快速路網。”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吳海成表示,隨著深中通道、中開高速、中江高速改擴建、南中高速等相繼建成通車,2024年中山建成高速里程62.9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34.87公里,路網密度約18.8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固投連續五年排名全省前列。
吳海成表示,對于中山來說,大型交通設施“通車”不是目的,“融合”才是關鍵。在交通一體化方面,中山與深圳共建“海陸空鐵”全方位無縫銜接格局。為了深度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中山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步伐。在過去一年,南中城際11個工點動工建設、7臺盾構始發;建設如火如荼的深江鐵路,4個標段、4個節點工程加快推進;深南中城際、中山市域鐵路S1線(佛山11號線南延線)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全市在建和謀劃的鐵路里程超170公里。
深中航空港、跨市公交樞紐與深中通道同步投入運營,為旅客提供“跨市無感”、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務;新中山客運口岸啟用,開通到香港、深圳水上巴士航線;主動對接空中交通網,深中航空港建成啟用,累計服務旅客11.8萬人次;開通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成立深中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布局規劃,打開城市立體化交通向上發展的新空間。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山現已開通“組合港”航線12條,2024年運量達6.09萬標準箱,同比翻一番。其中深中“組合港”航線9條,分別為:中山港、神灣港、小欖港、中外運、黃圃港-深圳鹽田港5條;中山港、神灣港、小欖港、中外運-深圳蛇口港4條。廣中“組合港”航線3條,分別為:中山港、神灣港、小欖港-廣州南沙港。

便捷公交服務深中“跨市無感”
“與深中通道同步開通深中跨市公交,有助于拉動兩地經濟、人文交流。”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管理科負責人孫榮表示,2024年,該局與深圳市交通運輸部門溝通,成功保障深中跨市公交與深中通道同步啟用,當天開通2條深中跨市公交專線、1條深中機場快線。隨后,增開福田口岸前往中山的直達快線,服務范圍覆蓋福田、南山、寶安3個行政區,有效提升交通互聯水平,顯著縮短兩地市民出行時間,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快流動。
深中跨市公交的服務聚焦“跨市無感”、高效便捷。一是實現“一次換乘”,完成大站快線公交線路優化調整,開通36條接駁線路,覆蓋全市23個鎮街,各鎮街市民通過一次換乘即可抵達深圳市。二是革新票務制度,將日票制調整為班次制,實時更新余票數量、發車時間、座位情況等票務信息,預期管控人流、車流,引導乘客錯峰出行。
去年11月18日,深中跨市公交電子月票上線,針對日常通勤旅客、上學的學生群體,推出4款月票套餐,含T01A/B線九折、八折月票,最高省58元/月。截至2024年底,深中跨市公交累計發送旅客138.8萬人次,中山公交集團共售賣2229張月票(不含深圳巴士集團),成為中山公共交通服務一張靚麗的名片。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