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中山市“芳草行動·智匯百千萬”2024年“太力杯”鄉村青年創業大賽決賽在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9名。
據了解,為進一步吸引青年、大學生到鄉村自主創業奮斗“百千萬工程”,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此次大賽。
大賽自2024年12月10日正式啟動,短短兩個星期,共收到133個創業項目報名,經資格復核有127個項目進入初賽,其中智慧新農業項目24個、新質生產力項目31個、鄉村農文旅項目72個。經初賽評審,15個項目脫穎而出入圍決賽。
記者留意到,參賽的有智慧新農業、新質生產力、鄉村農文旅等項目,既立足當下解決農業產業提升等問題,又著眼未來,用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為鄉村發展開拓新賽道,展現了青年一代對鄉村發展的深刻洞察。

【路演】
新質生產力“破土”
——期盼落在“灣區藥谷”中山
憑借對產業、人才、生態、區域協調等關鍵領域的深度賦能,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實施“百千萬工程”不可或缺的核心驅動力,為“百千萬工程”中的產業興旺筑牢根基。在激烈的決賽競爭中,新質生產力代表項目“芯穩糖——全球首創唾液紙基微流控芯片”脫穎而出,斬獲大賽一等獎。
該項目通過創新用試紙開展唾液檢測,解決傳統血糖檢測對血液采樣的依賴,是一個革命性的血糖檢測解決方案,具有低成本、無創感、高精度3大特點。團隊成員宗榮耀介紹,目前項目成果已經很成熟,通過唾液雙標志物的聯合檢測證明,該唾液紙基微流控芯片可實現完全無創且無感染,實現了從臨床結果上面實施的高度匹配,相關專利已下證。該研究成果還同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內設共識報告上和糖尿病研究領域的國際期刊上。
宗榮耀談及項目起源時表示,項目成員家中有親人患有糖尿病,倘若糖尿病人血糖不穩定的話,一天需要采血六七次,對病人來說相當痛苦。該成員深刻認識到,這是一個頑固的疾病,研發無創解決方案勢在必行。據悉,該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目前主要實驗室資源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北京大學兩個地方。他們還同不少國內外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參加了一些國際創新創業論壇。
“政府為我們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來展現我們的項目,可以幫助我們尋求更多資源進行下一步成果轉化和落地。”宗榮耀透露,之所以來參加本次大賽,是因為他們一直想把項目落在中山,不斷地關注中山生物醫藥行業相關信息。宗榮耀表示,項目成員一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面向全世界的“窗口”,中山作為“灣區藥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他們想要借助這里深厚扎實的生物醫藥行業基礎、友好的創新創業政策與氛圍、貼心的靠前服務與一流營商環境實現“騰飛”。
宗榮耀坦言,生物醫藥行業孵化周期很長,需要投入的資金成本很高,他們計劃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預計今年國內公司將會落成。“明年7月份左右,我們將開啟國內的臨床試驗,與國外的同步推進,預計3到5年內完成天使輪融資。”
產業融合“生花”
——成為中山乃至灣區文旅新地標
在“百千萬工程”推進中,鄉村農文旅作用突出。一方面,它是產業融合的“黏合劑”,以特色農業為基,融入文化體驗、鄉村旅游,為鄉村經濟注入多元活力,另一方面,它是鄉村形象的“塑造者”,挖掘民俗文化,搭配田園風光,提升鄉村知名度與美譽度,為城鄉協調發展架起堅實橋梁。
集美食、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創新文旅項目“粥香中山情——中山粥廠引領鄉村新文旅”便是鄉村農文旅項目的代表之一。中山粥廠由廢棄的港口發電廠改建而成,融入了水鄉文化現代潮玩打卡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工業風+文藝范”風格,“我們的目標是將它努力打造成中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都知名的餐飲品牌,成為文旅新地標,為推動‘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該項目公司文旅策劃負責人盧健強表示。
他介紹,中山粥廠設有自助粥底火鍋、私房菜、茶飲、營地露營及樂隊駐唱等多元業態,為游客提供豐富的餐飲和娛樂選擇。通過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他們將傳統粥品與現代餐飲文化相結合,同時結合鄉村文旅,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粥品和私房菜品,讓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中山地區的文化魅力。據悉,開業三個多月來,中山粥廠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節假日高峰期超5000人次。帶動消費的同時,中山粥廠也帶動了不少青年的就業,還吸引多名青年在周邊創業孵化。“當初就是想把閑置資源盤活起來,留住城市記憶,帶動消費和當地經濟。”盧健強說道。
在盧健強看來,廣闊鄉村,青年人大有可為。青年人才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等實際情況去挖掘項目,再組建合適的專業團隊,才能推動項目發展行穩致遠。他透露,他就是由于媽媽是港口人,對港口發電廠附近很是熟悉,所以嗅到了創業的契機。他的團隊成員也都來自于港口,大家各有所長所能。在大家的協同努力下,他們預計在開業的第13個月能回本。
【點評】
智力支撐“筑巢”
——多方協同助力青年逐夢
中山籍著名企業家、投資人何伯權在賽事點評中為創業青年傳道授業解惑,為扎根鄉村的創業青年鼓勁加油。“這些項目讓我感覺‘芳草味’很濃,很多都是從身邊的需求出發,在鄉村里找到創業的機會。‘百千萬工程’也呼喚大家從鄉村開始行動,對創業者來說,這會是很好的起步。”
何伯權還稱贊說,參賽青年都很善于擁抱互聯網,擁抱數字經濟,擁抱AI和新媒體。“無論是做一個煲仔飯,還是種一棵香草,他們都緊緊圍繞新技術去策劃和推動項目,我覺得這是下一代創業者很重要的一項素質。”何伯權分享了兩點建議,首先是梳理自己的差異化,其次是規劃開闊的項目前景,但要找到最小的切入點。
他認為,中山在大灣區有獨特優勢,加之市委市政府重視青年創業,所以在吸引各地人才來創業上非常有競爭力。“我一直相信,不論是什么環境,機會肯定是留給有理想、有創造力、敢于行動且馬上行動的人。”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德武說,在投身鄉村創業之前,深入了解鄉村所擁有的資源至關重要,必須進行充分且細致的調研,密切關注社會當下的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走向,且這種關注要具備持續性。創業項目的規劃宜從小處著眼,創業過程中還要強調邏輯,補齊短板。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洞悉鄉村有什么、社會需要什么之外,更核心的是要明確我們自身“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這要求深入挖掘自身潛力,精準發力,思考如何打造差異化的產品,憑借獨特的賣點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嶄露頭角,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鄉村創業成功之路。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表示,決賽的15個項目既契合鄉村振興的主題,也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比如臘味、香草等元素就和中山相關資源結合得非常緊密。他認為,在推動青年創業方面,中山還可以進一步舉辦更細化的、主題鮮明的大賽,并引進相關創投風投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參與進來,推進項目的落地。改革開放初期,中山在全國能夠率先由農業縣變成工業大市,本身就體現了這里是一片創業的熱土。

【政策】
中山青年就業創業政策
全力支撐青年實現“創業夢”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活力源泉,也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生力軍”。在中山,機遇與資源“比翼雙飛”。高精尖研究室里,一項項實驗成果相繼轉化落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生產工廠中,一件件創新產品接連下線,從“設計圖”躍入“市場潮”;廣袤鄉村田野上,一批批大學生相繼奔赴,熱愛之種澆灌成花,結出累累碩果……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中山找到熱愛、實現夢想。
根據《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山人口數升至441.8萬,15—59歲人口占比為75.44%,排名廣東省第三,是全省“最青春”的城市之一。作為一座“青春之城”,2024年,中山全市16-24歲青年實現穩定就業超12萬人,同比增加30.5%。
中山為何成為青年人才爭相逐夢之地?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一流營商環境,是中山織牢織密的就業創業服務網。
在政策上,中山印發《2024年中山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方案》,推出35項具體舉措,從擴渠道、拓崗位、優服務、兜底線、強保障等方面,助力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針對創業群體,中山給予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租金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優秀創業項目資助等幫扶,讓青年創業“不迷茫”。與此同時,中山多渠道擴充崗位供給,提供政策性崗位近6000個,設立見習基地423家,提供見習崗位5906個,拓展高校畢業生市場性崗位6948個,累計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34場,平均為每名高校畢業生提供不少于3個崗位。
在服務上,中山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近40家,通過場地免租、導師“一對一”帶教、鏈接社會資源等多元化方式,讓青年人才的“創業夢”夢想成真。印發《支持大學生回鄉自主創業奮斗“百千萬工程”實施意見》后,五桂山旗溪創谷、南朗崖口創客灣等大學生返鄉創業平臺持續擴容,全市6家返鄉創業孵化基地提供超7萬平方米創業空間,新增青年創業項目111個,帶動就業318人。

【快評】
為“百千萬工程” 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
1月5日,中山市“芳草行動·智匯百千萬”“太力杯”鄉村青年創業大賽決賽圓滿落幕,這場賽事,在不少青年心中激蕩起投身鄉村發展的希望,為“百千萬工程”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動能。
這場大賽,是中山推動“百千萬工程”中的一記妙招。中山以大賽為“磁石”,短短兩個星期,便吸引133個創業項目報名。在當下,鄉村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人才更是發展的第一資源,而青年群體富有創新活力、知識儲備豐富,有望激活鄉村的每一寸土地。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創業大賽平臺,中山向廣大學子和青年才俊發出誠摯邀約,吸引他們將目光投向鄉村,為返鄉創業營造了濃厚氛圍。
這場大賽,是一場智慧碰撞的交流盛會,海內外高校學子懷揣創意而來,與企業家、投資人、高校教授、經濟專家等齊聚一堂。它不僅為參賽項目提供了專業且多元的評審視角,更為創業者們提供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
“芳草行動”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場賽事的舉辦。
十步之澤,必有芳草。中山向青年人才遞出了橄欖枝,展示了鄉村廣闊的發展前景與配套扶持政策,更為關鍵的是,它在青年心中種下了一顆扎根鄉村的“種子”。
當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扎根鄉村,憑借知識與智慧耕耘這片土地,鄉村將成為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創新高地。如此一來,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中山鄉村會不斷向著富裕、文明、美麗的未來大步邁進,一幅鄉村繁榮、青年有為的美好畫卷也在徐徐展開。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