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山高規格召開村鎮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工作動員大會,正式吹響攻堅號角。三年來,中山“工改”書寫了激動人心的發展新篇章,描繪了“再造一個新中山”的美好藍圖。
據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近日統計,三年來,中山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4.6萬畝,項目容積率從改造前的不足0.6提高到3.0以上,推動“商住轉工”超萬畝,助力十大萬畝級現代主題產業園整備土地超2萬畝;服務優質本土企業增資擴產823家、新招引企業1028家,預計新增投資總額1862億元,推動2024年全市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較?2021年分別增長67%、41%。
“工改”成為中山“百千萬工程”的關鍵一子。中山跳出了土地碎片化的瓶頸制約,正在更深入地融入大灣區大發展,向更開放更包容的發展格局邁進。

唱響敢問路在何方
中山“工改”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行和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日前,神灣誠藝·外沙科創城配套工程封頂。這里原片區廠房是典型的低效產業園,平均容積率不到0.5,畝產稅收不到5萬元,畝產值不到100萬元,原780畝土地分屬82個權利人,連片改造難度大。如今,這里已建起6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產業城,目前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已招引企業超過300家。
時間回到2022年初,神灣鎮組成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指揮,鎮長擔任總指揮,52名業務骨干組成的“工改”專班,明晰職責,掛圖作戰,按時間進度倒逼工作開展,推動“工改”破局。“‘工改’涉及多方面利益,前期有部分權屬人不愿意參與‘工改’項目,我們就多次上門開展政策宣導,一次兩次不行,我們就五六次,甚至十次上門做工作。”神灣鎮“工改”干部張毅回憶道。最終,誠藝·外沙科創城項目推動全市“單一主體歸宗”改造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在張毅看來,中山“工改”像一顆改革的石子,攪動了土地長期低效利用的“死水”,激發出土地更新、產業升級、城鄉發展的新動能,推動城市煥發出全新的面貌。
“工改”三年,中山市克服“統一認識難”“矛盾協調難”“清租清退難”“騰挪安置難”“整合改造難”等五大難,堅持以改革思維突破“工改”道路上的一切困難。中山主動清理113項市鎮兩級制定的“自捆手腳”的政策,出臺86項“工改”新政,成功探索出“談、移、拆、建、引”五字經方法論。各鎮街均成立工改專班,近500名市直機關優秀黨員干部奔赴一線,“工改”鐵軍以改革開路、創新破題,蹚出獨具特色的“中山路徑”,形成“掛賬收儲+異地代建”“綜合整治+三生共融”等10種改造新模式,極大激發市場主體參與改造的積極性,有效破解中山土地瓶頸制約、產業發展之困和生態環保難平衡等難題,為傳統制造業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山經驗。
在“工改”過程中,中山更立足自身實踐,參與制定廣東省地方標準《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工作指南》,為全省“工改”標準化工作提供了中山智慧。2023年,中山被列入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2024年,中山“工改”入選國家級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土地一新萬象新
中山“工改”是發展工程、民生工程。
日前,新華社以《廣東中山:“土地空間”換出“發展空間”》為題聚焦中山“工改”攻堅戰。在位于廣東中山黃圃鎮大岑村的中山智能家電產業園,吊塔林立,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園區環境綠美宜人,曾經破舊落后的鋅鐵棚廠區向現代園區蛻變。
變化發生在越來越多的中山工業重鎮。東鳳鎮同安北萬洋家電升級集聚區“工改”項目占地558畝,是中山10年來單宗土地出讓面積最大的項目,預計年產值達67億元,引進企業約400家。小欖鎮績東二社區智能鎖具產業基地“工改”二期項目吸引40多家企業入駐,總體入駐率達90%,并與深圳低空經濟產業企業達成產業合作協議。
近年來,小欖鎮借力“工改”累計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5130畝,建成高標準廠房近300萬平方米,高標準建設中山市智能制造主題產業園(小欖片)和4個千畝產業園區,為“欖商”回歸、產業落戶,提供了良好產業配套和廣闊發展空間。古鎮鎮三年共拆除整理“工改”用地46塊,合計1618畝,已建成高標準廠房超過80萬平方米,吸引超過百家優質企業在燈都安家落戶和謀求更大的發展。
南頭鎮三年來推動93個項目共完成拆除整理面積1861畝。“工改”項目累計拉動工業投資近22億元,其中2024年1-11月拉動工業投資近10.7億元,占全鎮工業投資約為63%。
中山“工改”以來,累計建設千畝以上連片項目2個、500畝以上4個、100畝以上83個,讓土地碎片變連片、低效變高效、存量變增量。改造出來的連片優質空間,有效承接珠江口東岸產業外溢,有效支撐新招引項目落地,累計新招引、服務企業1851家,預計推動新增投資1862億元。
在“工改”浪潮下,華帝、明陽、長虹等本土企業就地增資擴產,建華控股、歐普照明等“中商”企業陸續回歸,三花、新邁奇等大項目花落中山。2023年全市GDP超3850億元、同比增長5.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7.3%。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長4.1%,工業投資增長14.8%;1-11月“工改”項目完成投資(含技改)超178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37%。2024年市場經營主體68.97萬戶,比2021年增長34%,其中制造業經營主體13.6萬戶,比2021年增長超20%。
“工改”改變的不僅是產業形態,還改變了村集體收入的傳統依賴路徑,讓集體土地資源變資產,居民“口袋”更鼓。2024年12月15日,中山市板芙鎮首個政府收儲超100畝“工改工”項目——品智深灣科技園大健康電子設備研發生產總部基地項目正式動工。改造完成后,該地塊容積率將提升至3.0以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也將大幅增長約5倍,土地產出效益顯著提高。
據統計,中山“工改”改造后村集體物業價值普遍提升10倍以上、集體收入大幅度增長,最高達30倍,助力2023年度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6萬元。比如,翠亨新區華照村麻東經濟合作社,改造后村集體年收入增長超10倍;橫欄鎮利源工業園“工改”項目竣工投產后村集體租金收入增加1200萬元以上,比“工改”前增長近30倍。
一大批形態破舊的鋅鐵棚廠房有序拆除,一幢幢高標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現代產業園孕育而生,生產、生活、生態實現有機融合。

將空間革命進行到底
氣勢如虹的中山“工改”實踐仍在大踏步前行。
2025年1月3日,中國共產黨中山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圍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更高質量完成“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中山將全力實施“十大攻堅行動”,其中就包括“更高質量推進鎮村低效工業園區改造升級”。
據了解,中山市將持續優化完善“工改”政策體系,推動“工改”向片區改造、綜合改造和跨鎮街改造升級轉變。包括:優化政策供給,重點推動連片跨鎮街項目改造升級;進一步拓寬“工改”項目融資渠道,助力土地連片整合改造;探索加強綜合執法助力,為連片改造提供司法保障等。
中山將堅持做好服務保障,全力打造連片和跨鎮街現代化產業園區。包括:加強“工改”項目招商,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制造業當家基礎;帶動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連片改造區域承載力;引導國資國企深度參與“工改”,為連片改造提供“國字號”保障;做好涉改企業的穩崗就業工作,為企業和員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等。
?市工改辦日前介紹,中山將堅持優化、完善、延續“工改”政策體系,確保“工改”政策不退潮、不褪色。對即將到期失效的“工改”政策,將參照“工改”政策評估成果對相關政策開展修訂、調整,針對原政策在實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合理優化部分政策措施,修補政策存在的盲點、漏洞;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要求,強化低效工業用地綜合評價成果運用,確保“工改”政策適用范圍與國家低效用地標圖入庫等國家、省相關政策有效銜接。在推動低效工業用地連片拆除整理和跨鎮街改造升級方面,中山將重點推動連片跨鎮街項目改造升級,統籌謀劃小欖鎮、古鎮鎮等具備連片改造升級潛力的跨鎮街改造升級片區,力爭打造跨鎮街千畝、萬畝級產業園區。
“工改”作為“關鍵一子”,正支撐著中山“百千萬工程”全盤大局,助推著中山高質量發展。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