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晚7時30分,由中共中山市委組織部聯合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系列微紀錄片《我是共產黨員》(第四季)在中山廣播電視臺香山文化頻道正式開播。
記者了解到,這部微紀錄片共六集,每集時長約8分鐘,分別以《大橋時代·敬業》《回到農村·奮斗》《向“新”而行·創新》《突出重圍·堅韌》《春風化雨·奉獻》《稻花飄香·擔當》為主題,展現出不同領域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觀眾可在1月1日至1月6日每晚7時30分,準時收看這一精彩系列。
以影像記錄時代
展現黨員風采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的重要一年,如何以影像的方式記錄并展現這一時代的風采,成為了導演組拍攝該部紀錄片時的重要考量。
據紀錄片編導潘懌嬌介紹,今年,為了完成這6集的成片,團隊耗時3個月進行深入調研,足跡遍布中山市里的各個角落,一共走訪了40多位黨員。最終,他們選取了在深中通道通車后,在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人才回鄉、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共產黨員。



紀錄片中的部分人物截圖。受訪者供圖
在拍攝過程中,團隊不僅注重事跡的先進性,同時也追求故事性和可拍性。通過影像講述故事,傳遞真情實感,力求避免空洞的口號和枯燥的說教。
亦如《大橋時代·敬業》,生動展現了大橋通車后,服務于深中融合大業的黨員群像。無論是公交司機、交警,還是文創設計師、志愿者,他們都以滿腔的熱情和專業的精神,擦亮“中山服務”的金字招牌,為中山文旅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又如《回到農村·奮斗》,講述了大學生們回到農村,面對家鄉發展的種種挑戰,他們以赤子之心,不斷學習、實踐、改變家鄉面貌的感人故事。而《向“新”而行·創新》則展現了藥物研發工作者們既懷揣與世界一流并肩的雄心壯志,又肩負著“抗擊病毒、造福人類”的崇高使命……
這些鮮活的人物、鮮明的性格以及鮮亮的品格,共同構成了群眾身邊優秀共產黨員的生動群像,讓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
四載匠心打造
傳遞榜樣力量
據悉,自2021年,市委組織部與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打造《我是共產黨員》第一季至今,已走過四載春秋。其間,拍攝團隊累計拍攝了27集微紀錄片,生動記錄了30余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事跡。
“這些共產黨員并非遙不可及的英雄,他們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潘懌嬌回憶道,在拍攝過程中,團隊會通過跟拍記錄、多方采訪以及深入挖掘背景資料等方式,力求多維度地展現出每一位共產黨員的真實面貌。這種拍攝方式不僅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立體,也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第一季《我是共產黨員》的成功,便是最好的證明。其中包括《鐵騎》《工匠》《陣地》等10部微紀錄片,每一部都聚焦不同領域的優秀共產黨員。這部作品不僅榮獲了第27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微紀錄好作品獎,更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而第二季《我是共產黨員》則延續了第一季的精良制作和深入挖掘。以《先鋒:那些書寫未來的面孔》等為主題,更加注重反映基層黨員在推動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影片播出后5天內,各大媒體的累計播放量就已超過1000萬次……
“對于整個創作團隊來說,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潘懌嬌坦言,在拍攝《突出重圍·堅韌》這部作品時,調研團隊曾三赴實地深入考察,最終才選定主角。“他那種不屈不撓的力量讓我深受觸動,我常常聽到‘不要等、靠、要’,在這位黨員身上,我看到了這句話最真切的踐行”。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