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中山兩名醫生張振山和孫劼收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院士鐘南山寫來的一封信:“《援非行醫記》專著出版之際,你們克服了艱難困苦,將‘廣醫人精神’和‘南山風格’在非洲赤道幾內亞發揚光大,為母校增光,我謹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希望你們站在新時代高水平醫學事業建設的新起點,努力培養更多富有家國胸懷、擔當醫學發展重任的優秀青年人才,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偉大醫學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視頻攝制:易承樂

中山市中醫院張振山醫生:
“鐘南山的精神
對我的從醫生涯產生深刻影響”
“收到鐘院士的信,很激動!鐘南山是我的偶像,真正的‘南山風骨,國士無雙’。”張振山說。
今年40歲的張振山從醫14年。2003-2011年他在廣州醫科大學讀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進入中山市中醫院從事骨科工作,現為骨科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英才計劃”特聘人才。
2021-2022年,張振山作為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被派駐到非洲赤道幾內亞執行醫療任務。期間,他積極開展各類骨科手術500余例,填補當地醫院8項骨科手術技術空白,開展中醫特色技術23項,為四大洲15國超3000例病患提供優質免費的醫療服務,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骨科團隊,被赤幾總統授予該國最高榮譽“國家獨立勛章”。他還被評為2021、2022年度國家援外醫療隊優秀隊員。
近日,張振山寫作的《援非行醫記》出版。這本書是他以援非醫療隊隊員的身份記錄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對該國提供醫療援助的紀實性作品,通過講述援赤幾醫療隊員白衣執甲、書寫大愛的故事,比如抗擊病毒的艱辛、治病救人的考驗、跨越地域的友誼、以苦為樂的生活等片段,傳遞了真實、有趣的援外醫療工作實況。同時也生動地說明,援外醫療隊隊員不僅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還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他們干里奔赴,跨越山海,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國擔當。
“鐘南山的精神,對我的從醫生涯產生深刻影響。”張振山表示。

中山市人民醫院孫劼醫生:
“收到鐘南山院士的信
很激動也很自豪”
中山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孫劼2007年研究生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進入中山市人民醫院工作已經17年。
2024年12月31日,他和同事一起做了8臺手術,其中3臺是安裝心臟起搏器,5臺是房顫射頻消融術。手術時,他要穿著二三十斤的鉛衣防護服,下了手術臺接受采訪時,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在心血管內科,他一年要做300多臺手術。“都習慣了,為了病人值得!”孫劼說。
2020年9月,孫劼和隊友遠赴赤道幾內亞開展為期20個月的醫療援助。臨行前,他和隊友張振山一起給鐘南山院士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作為廣醫學子,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廣醫人精神以及“奉獻、開拓、實干、合群”的“南山風格”的決心,表示要傳承發揚“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按照鐘南山院士對中山醫療同袍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時所說的“像繡花一樣,精雕細刻”,全力以赴做好醫療援助服務工作,為國家援外工作、為廣醫增光添彩。
“我們沒有辜負鐘南山院士對我們的期望,圓滿完成了援非醫療任務。”孫劼說,在20個月的援非醫療工作里,隊員們也曾意外染上瘧疾等疾病,歷經波折,但他們卻從無怨言。最難忘的是,在援非醫療隊即將回國之際,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為他和朱柏樂、易柳娟、吳景華4名醫療隊代表授予了該國最高榮譽——“國家獨立勛章”。
“收到鐘南山院士給我們的信件,感到很激動也很自豪。”孫劼說,當年進入廣州醫科大學讀書時,就很崇拜鐘南山院士,是他的“小迷弟”,希望以后能成為像他一樣的“大醫生”。畢業以后,他一直以鐘南山院士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前行。
“我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為群眾的健康服務。”張振山和孫劼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像鐘南山院士在信中說的那樣,“培養更多富有家國胸懷、擔當醫學發展重任的優秀青年人才”。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