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人天堂a,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国产aaaa视频,亚洲国产自产,中文字幕网站在线观看,狠狠躁91三区二区一区,26uuu久久噜噜噜噜

述評|岐澳相連,共生共榮!中山澳門積極探索“一國兩制”下深度融合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4-12-20 來源:中山日報
中山日報12月20日A05版

南國明珠,盛世濠江。2024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高度,始終關心著澳門發展,始終牽掛著澳門同胞福祉,不斷推進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引領澳門書寫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的精彩篇章。

歷史上,中山與澳門曾同屬香山縣,一直以來,兩地密切相連、共生共榮。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澳門實現了從“醫人”到“醫國”的思想轉化;40年前鄧小平同志在羅三妹山發出“不走回頭路”歷史強音,中山與澳門交融發展駛入快車道;走進新時代,中山與澳門積極探索在“一國兩制”下兩地融合發展新路徑,并不斷開花結果。

12月18日,游客在澳門議事亭前地游覽。新華社圖

睜眼看世界
孫中山描繪了
中國現代化第一份藍圖

孫中山故居前院南側,百年酸子樹見證當下盛世繁華。

樹如主人,歷經風雨卻傲然生長,經歷挫折卻勇往直前,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158年前,孫中山先生在中山翠亨村出生,少年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澳門,是孫中山革命思想萌芽及其一生事業的起點。《建國方略》第八章《有志竟成》中,孫中山自述“及予卒業之后,懸壺于澳門、羊城兩地以問世,而實質為革命運動之開始也。”

孫中山故居。(資料圖片) 記者 余兆宇 攝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香山縣更名中山縣。中山與澳門,歷史上同屬于香山縣。澳門位于中山市東南面,兩地距離僅65千米,約四分之一澳門人祖籍為中山。澳門別名“香山澳”,“澳”是指與外人海路通商的地方。明末清初,香山成為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1860年修筑的岐澳古道(起點在中山),成為溝通中西貿易的“茶馬古道”。澳門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進入中國的橋頭堡,是中國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獨特的區位條件,讓香山孕育出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中國近代思想家,孫中山、鄭觀應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時代造就偉大人物,偉大人物又影響時代。

孫中山先生一生與澳門緊密相連。這里是他走向世界的起點,也是他革命思想的啟蒙源頭。

岐澳古道。(資料圖片) 記者 余兆宇 攝

少年時,他經常在翠亨與澳門之間隨家人往返,1878年,12歲的他經拱北入澳門往香港,再漂洋過海赴檀香山,第一次真正走出國門,產生“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1892年,26歲的孫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在澳門、廣州設館行醫,懸壺應診、贈醫施藥,暗里則宣傳革命,聯絡有志之士。澳門留下了他許多足跡。直至1894年上半年離開,孫中山往來鏡湖醫院、中西藥局及孫醫館應診,懸壺濟世,思想從“醫人”到“醫國”轉化。他曾兩次向鏡湖醫院借款共逾三千兩銀,開設中西藥局和進行革命活動。

1894年,孫中山撰寫《上李鴻章書》,提出革新政治主張,遭到李鴻章拒絕。他赴檀香山宣傳革命,反對清廷。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

澳門的中西藥局仍維持營業多年,掩護革命黨人,成為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

1910年,香山人林君復、鄭彼岸、林警魂等銜孫中山命在澳門設立“南方支部革命軍統籌部澳門總支部”,成立宣傳機關,取名“濠江閱書報社”,公開聯絡民眾,吸引了眾多革命志士的加盟,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和影響下,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孫中山先生同中國共產黨人真誠合作,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中國國民黨,推動北伐戰爭取得勝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進。

“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不僅在于他領導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與時俱進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爭方略,毫不妥協同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各種勢力進行斗爭。他堅決反對軍閥分裂割據,堅定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和國家完整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如此評價。

游客在澳門鄭家大屋游覽。鄭家大屋是中國近代思想家、實業家、慈善家鄭觀應的故居。 新華社圖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如今澳門的鏡湖醫院、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矗立著孫中山先生銅像供人瞻仰。澳門還有兩條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道路——孫逸仙大馬路和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如今,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繁榮昌盛;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推進,遠超孫中山先生《實業計劃》擘畫的世界港圖景;中國現代化程度,也遠超《建國方略》中所描繪的中國現代化第一份藍圖。中國,正向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闊步向前。

今年7月,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泰國、比利時,以及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的近100位孫中山親屬后人,齊聚中山,祭祖聯誼、文化尋根。孫中山曾外孫林山立從美國而來,有感而發,中山之行,讓他真實體會到中國發展的最新情況,更加堅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重要性。

南海潮涌,濠江暖陽。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紀念日。25年來,澳門風雨兼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從一個小城發展成為國際知名都市,向世界展現了“一國兩制”偉大創舉的中國智慧。精彩的“濠江故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鮮活注腳。

“惟愿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孫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的吶喊正在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勢不可當,澳門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春天的故事
“不走回頭路”歷史強音
在中山發出

羅三妹山,“不走回頭路”強音回蕩歷史。

1978年,改革開放掀開了中國歷史波瀾壯闊的新篇章。毗鄰港澳、得開放風氣之先的中山人,大膽“摸著石頭過河”。

早在1976年,有“廣東小崗村”美譽的板芙鎮里溪村,采取“聯產到勞”,將“五邊地”分配給農戶耕作,打響了中山農村改革的第一槍。小欖永寧人沖破“不敢富”的思想禁錮,率先興辦磚廠、鎖廠、機電廠等村辦集體企業,成為廣東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樣本。1979年底,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賓館“中山溫泉賓館”開建,只用了一年就建成營業。1983年7月,中山市長江樂園建成開業,是國內最早建成的、具有現代化游樂設施的大型娛樂場所。人們身上那一股氣,一股勁,得到解放,活力迸發。

1984年春天,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同志,南下廣東視察改革的“試驗田”。1月26日中午,小平同志結束深圳特區的考察,從蛇口乘船前往珠海,傍晚到達中山溫泉賓館住下。28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山羅三妹山發出“不走回頭路”歷史強音,成了全國改革開放一顆有力的定心丸。或許可以說,鄧小平同志在中山發出的強音,就是對南方改革開放成果的最好詮釋,激勵著人們更加堅定信心大膽闖、大膽干,沿著改革開放道路勇往直前。

羅三妹山“不走回頭路”石碑。圖源:三鄉發布

中山人民秉承鄧小平同志的囑托,“甩開膀子干”。市屬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或積極變革,或破土而出。農民“洗腳上田”,做生意、闖市場,“三來一補”企業、街道企業、區鄉社隊企業遍及全市。不同的經濟成分在中山大地勇猛高歌,交匯成熱血沸騰的大合唱。

1984年,中山市美怡樂食品總廠利用從意大利和上海購進的整條冰淇淋生產線,主產“美怡樂”雪糕,產品迅速走紅;1985年初,威力洗衣機新廠投產,年產10萬臺的生產線創出了19萬臺的奇跡;1985年10月,第一條“華捷”品牌鍍鋅管生產出來,隨后進軍香港市場……20世紀80年代,中山工業系統先后組建了精細化工、鋼管、咀香園、威力、千葉、粵中、包裝印刷、玻璃、電子、建材、燃氣具和制冷設備等廠,“中山貨”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到海外,名聲大振。1987年,新華社記者王志綱寫了一篇《廣東躍起四小虎》報道,中山“四小虎”的美譽名揚天下。市屬工業艦隊揚帆起航,開啟了中山工業化進程,奠定了中山“工業立市”騰飛的基礎。

鄉鎮里,一只只小船劈波斬浪,開起了夫妻店、兄弟廠,青年當“老板”蔚然成風。1988年,歐炳文創辦華藝燈飾;1989年,何伯權、楊杰強等五個年輕人租用“樂百氏”商標開始創業……1989年中山的個體戶在全省數量最多。1989年中山市人均GDP已超800美元,成為國內首批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

岐江日夜奔騰,濠江生生不息,交織匯入浩瀚的伶仃洋。不論是近代的大香山,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山和澳門密不可分、共榮共生。

1989年中山批準設立第一家外商獨資項目——來自澳門的中山大發旅行用品有限公司,投資總額為50萬美元。澳門僑光公司的王啟翔夫婦及兄妹等人,回到南朗投資建廠,將原來只有200人的小廠發展成擁有2000名員工的一條龍式的大型毛紡生產基地。在香港、澳門有多家制衣廠的沙溪石門村人王立文,回鄉開辦金鷹制衣廠,興建金龍皇大廈及金龍皇商業廣場,支援家鄉建設,幫助鄉親解決就業問題。澳門鄉親李炳俊、蕭文龍1989年回大涌辦起良種“妃子笑”“糯米糍”荔枝園40畝,同時兼辦瘦肉型良種豬場,帶領鄉親走致富之路。創立澳門名嘉集團的謝碩文,在中山設有分支業務,拉動家鄉經濟發展。除了實業助鄉,他們還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澳門美佳建筑置業公司董事長盧偉碩亦慷慨捐資,資助沙溪鎮理工學校、龍山中學等10多所學校的建設,資助各類醫院建設及敬老活動的開展。旅澳鄉親魏新教1986年捐資興建中山市人民醫院乾輝護士大樓等。這些善行不勝枚舉。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懷抱。“一國兩制”讓澳門發展更為繁榮昌盛。澳門與內地的聯系更為緊密。每天凌晨,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中山供澳鮮活水產品基地已經忙碌起來。精細挑選的活魚起塘、裝車、運輸、通關,如今2個多小時,便從塘頭送到澳門市場上。據中山海關統計,澳門回歸祖國25年以來,大量民生物資經該關監管供應澳門,包括活豬約40萬頭,水生動物約10.5萬噸,鮮蔬菜約28.5萬噸。帶著露珠的蔬菜、活蹦亂跳的魚蝦等,源源不斷供應澳門千家萬戶,不間斷的供澳物流“生命線”,已成為澳門與中山兩地經濟共融、民心相通的象征。

在“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上,鄧小平同志留下的“不走回頭路”印記、“廣東四小虎”、聯合國人居獎、威力洗衣機等中山元素,讓來自中山的參觀者備受鼓舞。改革開放早已深入人心,“不走回頭路”依然振聾發聵。

走進新時代
積極探索在“一國兩制”下
中山澳門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

濠江盛世,岐水情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水相連的中山與澳門,積極探索在“一國兩制”下的兩地實踐,經貿、科技、文化、司法、教育、民間交流等領域得到全方位合作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兩地全方位深度合作實踐大展拳腳。

2018年,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中山辦事處(后更名為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中山站)在三鄉鎮掛牌成立,這是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的第一個辦事處,成為澳門在內地拓展服務的重要里程碑。目前,中山在澳鄉親約占澳門總人口四分之一,中山籍澳門同鄉社團有40個。中山現有澳門投資企業1190家,超3萬名澳門居民長住中山,成為了澳門鄉親宜居宜業的“后花園”。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中山民間以及官方與澳門的文化交流年均逾200場。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中山服務點舉辦文娛活動,在中山定居的澳門居民其樂融融。受訪者供圖

城相融,兩地合作交流實現跨越發展。早在2020年,中山便開始深化與澳門全方位合作,探索深度融合、共贏發展的新路徑、新舉措,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提出聚焦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心,承接新時期粵澳全面合作中改革發展重任,拓展深化中山澳門多領域合作空間,將中山打造成為粵澳合作框架下澳門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支撐地、新時期粵澳深度合作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創新發展典范,提出探索與澳門建立共建共享的政策制度創新體系,打造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圈,打造中華文化交流合作窗口,打造跨境金融創新合作平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優化社會管理體制建設。

中山出臺《關于建設深中澳文化與科技合作基地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中山翠亨新區成立澳門人才聯絡站,打通科技創新融合之道。澳門安信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園落戶翠亨新區,引進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等,拓展中澳兩地在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合作空間。依托中山完整的產業鏈,澳門科技大學韓子天教授帶領團隊在中山研發中醫藥機器人,研發成果即將開花結果。中智藥業集團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完成了中藥破壁飲品等質量標準研究,在傳統中藥的標準化、國際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利用藥品進口口岸優勢,中山探索“澳門藥批+中山制造”模式,加快集聚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與人才。2021年底,明陽澳門首筆工商企業綠色債券上市,這是澳門債券市場發行的首筆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也是內地企業在澳門債券市場發行的首筆民營企業債券。兩地產業合作呈現“雙向奔赴”。

澳門科技大學韓子天教授帶領團隊在中山研發中醫藥機器人。(點擊圖片,查看詳細報道)

中山相繼出臺《關于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中山市支持港澳居民到中山就業創業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吸引澳門青年到中山創業就業。澳門青年劉純鑄今年在中山人社部門組織的創業路演項目比賽中脫穎而出,順利入駐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獲得創業基地“免租金、免物業費、免服務費”的三免政策,還享受中山人才房租補貼、人才引進補貼、創業資金補助等多項支持政策。澳門青年蔡瑞鴻在中山創業十年,將不足500平方米的小工廠發展為一家總占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現代化LED照明燈具生產企業。截至2024年,中山全市約40家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孵化澳門項目197個,服務澳門青年1659人,涉及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等多個領域。2020年至2024年,在中山登記注冊、投資方為澳門自然人和企業的市場主體合計1078戶。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中山開創事業,分享祖國內地改革發展紅利。

繼珠海橫琴自貿區和廣州南沙自貿區之后,中山開設“粵澳社保一窗通”(中山專窗),為常住或往返內地與港澳的居民就近辦理70項廣東省社會保險服務、22項澳門社會保障服務。在中山生活超20年的澳門鄉親何穎珊,今年10月實現在中山申領澳門的央積金。何穎珊所居住的三鄉鎮振華社區,目前有超3500名澳門居民在此就業、創業、生活,占社區總人口14%。“服務越來越好,辦事越來越方便。”她由衷豎起大拇指。“澳車北上”政策實施,港澳往返中山跨境直通客運線路開通,“中山至澳門機場”客運航線在開展前期基礎性工作。民生加速融合,實現“雙城”幸福。

中山法院秉持“求同存異”的理念,推進灣區司法規則銜接,以創新為驅動,打破制度壁壘。今年5月30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法庭與澳門中山坦洲同鄉聯誼會簽訂了合作協議,全國首創“坦澳相融”涉澳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架起了一座兩地居民和諧融合的“楓橋”。6月6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法庭邀請澳門中山坦洲同鄉聯誼會會長、法院特邀調解員譚東漢對一宗涉澳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進行訴前調解,30分鐘后,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今年11月發布的《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涉澳糾紛化解司法審查報告》顯示,在落實最高人民法院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的各項安排方面,中山法院取得了顯著進步。中山還率先深化與港澳金融合作,推進“粵信融”跨境驗證服務,成為全省首個實現中山-澳門南北雙向跨境數據核驗服務落地的地市。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讓跨域辦事如“同城”。

“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臺,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

8月8日,澳門半島的晨曦(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

濠江留佳話,岐澳心相連。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南海之濱,百年前詩人聞一多飽含愛國深情創作的《七子之歌》依然激蕩回響;百年后中山作曲家李海鷹在澳門回歸之際為之譜曲,唱出了“孩子”(澳門)對母愛(祖國懷抱)的渴望。

巍巍五桂山,歷經百年滄桑,如今已成為中山和澳門人領略波瀾壯闊歷史的打卡點。伶仃洋上,雙“龍”出海,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兩大超級交通工程,將粵港澳緊緊聯系在一起,架起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之橋。

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灣區兒女,正奮力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統籌:吳森林

文:記者 黃凡 吳森林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吳森林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