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高的巨型“可樂罐”、極具賽博朋克風格的墻繪、明亮大氣的回旋樓梯……初冬的午后,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在南頭鎮富南路拐入中山廣利罐頭廠(以下簡稱“廣利罐頭廠”)廠區,一棟棟“蝶變”的舊廠房成為周邊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是南頭鎮將原本分散、閑置的資源,統一規劃打造的文旅新地標,成為中山推動“工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中山作為制造業大市,擁有眾多特色產業集群。依托這些產業集群,全市推進“產業+旅游”,形成了工業旅游特色景點、景區接近50個。其中,不乏有咀香園、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等“老牌”工業旅游景區,也涌現出南頭鎮罐頭藝術花園、港口鎮青玉立坊等后起之秀。它們不僅帶來了人流量,更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以“工文旅”流量撬動經濟發展增量。

舊廠房“爆改”成文旅新地標
灰白的外墻“披”上大膽明亮的色彩;廢舊的工業材料搖身一變,成為獨具特色的藝術品;卸貨區被改造成別具一格的酒吧和民宿……步入南頭鎮罐頭藝術花園,大膽的著色與獨特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南頭鎮罐頭藝術花園的前身為廣利罐頭廠,改革開放時期曾躋身全國食品行業500強,一度成為南頭鎮的一塊特色招牌。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市場的變化,這家承載著輝煌的工廠于2002年從歷史的舞臺謝幕,進入長達20多年的沉寂期。但乘著“工改”和“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廣利罐頭廠再次迎來了“新生”。南頭鎮副鎮長張家燁介紹,2023年,南頭鎮采取“舊廠房功能改變類微改造”的方式,在不改變廣利罐頭廠原有建筑的情況下,以“罐頭計劃”為主題,開展歷史文化修復,以藝術創意、產業重塑、商業激活等,打造出一個集觀光旅游、文化創意、網紅打卡、民宿集群、飲食娛樂和社區化辦公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商旅綜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廣利罐頭廠在改造過程中,還同步帶動了鄰近富南路風貌的整體提升。作為活化改造項目之一,位于富南路的南協志潤排骨飯店經改造后,粉色的外立面格外引人注目,與整條街活潑的風格相得益彰。“農房風貌提升規劃中,堅持沿用原有鄉村自然肌理,保留原有老街形制,再融入罐頭藝術花園建筑風格,彰顯地域特色。”張家燁表示,目前,富南路文創一條街農房外立面刷油工藝農房風貌提升已全面完成,并通過擴寬人行道、更換綠化樹木、修建特色牌坊、安裝燈光設施等舉措,為老街區注入新活力。
廣利罐頭廠及其周邊的改造,既保留了歷史文化,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曾經的工業“銹帶”變為城鎮面貌的“秀帶”,這一顯著變化不僅在南頭鎮得到體現,在港口鎮青玉立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青玉立坊是港口鎮內的標志性文旅項目,它的“前身”是工廠宿舍區。與南頭鎮罐頭藝術花園一樣,借助“工改”浪潮,青玉立坊以“產業+本土文化+數字化營銷”的方式和人與自然“共榕共生”的理念,將園區內60多株形態優美的老榕樹保留下來,讓自然生態與產業園區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全媒體產教融合基地、輕文旅社區商業”新業態園區。

“工文旅”激活經濟“新流量”
工業旅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業態,是以工業遺址、工廠風貌、生產過程、勞動場景等為參觀、游覽、體驗對象。中山發展工業旅游,不僅能通過獨特的場景吸引人流,推動文旅產業發展,還能緊扣“工改”和“百千萬工程”發展方向,推動轄區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全域經濟發展。
“廣利罐頭廠改造完成后,開業前3年的年均營業額預計可達8000萬元。第一年預計可帶動周邊及省內外游客量15萬人次/月,第二年預計達30萬人次/月。”中山罐頭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偉生透露,目前罐頭藝術花園園區已進入裝修階段,整個園區招商也已完成70%,涵蓋民宿、酒吧、中餐廳、私房菜等文旅業態。記者了解到,后續,罐頭藝術花園將帶動園區周邊商業發展,與南頭鎮即將開業的海雅(蘭桂坊)項目形成聯動,緩解南頭鎮服務業缺乏短板問題,加快推動該鎮第三產業發展。
火炬高新區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亦是工業旅游的“火車頭”。在這里,游客可在“最是詩意人間煙火味”的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了解和體驗非遺醬油釀造技藝,品嘗創意“醬油雪糕”;在餅香濃郁的咀香園餅文化博覽館,動手體驗制餅工藝,一覽百年“老字號”風云往事;在以人參文化為主題的參宮野山參文化博物館,探索百年參王等系列珍稀藏品;還可以在德羿瑞翔巧克力工場,來一場“甜蜜”的邂逅。
今年,火炬高新區還結合轄區3個工業類型的“國家AAA級”旅游展館,特地推出工業文化游路線,將轄區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咀香園餅文化博覽館、參宮野山參文化博物館、德羿瑞翔巧克力工場等工業旅游景點串珠成鏈,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火炬高新區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數約55萬人次,同比增長205%;總營業額約1870萬元,同比增長158.2%。其中,工業旅游景區接待游客數超52萬人次,同比增長197%,總營業額超1794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54%,在火炬文旅市場獨占鰲頭。?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陳浩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