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中山氣象研究與應用創新中心與六家保險公司在中山市氣象災害預警監測信息發布中心學術報告廳舉行“氣象+保險”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合作簽約儀式。這一創新舉措旨在通過深度融合氣象數據與保險業務,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影響。
中山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良表示,此次合作將利用氣象預警前的風險預判網格化技術,精準判斷受強降水影響的鎮街,并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和車主,從而為他們提供精準、精細化的氣象服務。這不僅能夠減少極端天氣給群眾帶來的經濟損失,還能減輕保險公司的賠償壓力。
與會人員參觀中山氣象科普館。記者 余兆宇 攝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總經理劉林透露,預計這一創新模式將為保險公司減少約10%的損失,并為車主降低10%至20%的經濟損失。車主們只需通過中山的保險公司購買車輛保險,即可免費享受這一增值服務。
據了解,每年汛期,中山南部鎮街遭遇暴雨時,容易出現內澇,對人民財產造成損害。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提高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中山市氣象局與保險機構通過共享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提升保險行業在風險減量方面的服務能力。具體而言,當氣象部門發出紅色暴雨預警或臺風橙色預警時,將提前一小時通過電話外呼的方式,通知到受影響的車主和市民,以便大家及時做好防災減損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三鄉鎮將作為此次合作的先行試點。如果試點成功,該模式有望在更多鎮街甚至全市范圍內推廣。此外,氣象部門還將加快金融氣象專業人才的培養,積極組建金融氣象重點創新團隊,以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氣象+保險”服務新模式。
編輯? 張英?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吳森林
記者 李鑫 通訊員 潘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