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工程深中通道于今年6月30日通車,中山文旅迎來“潑天流量”,也讓中山美食名片“石岐鴿”供不應求。近日,記者獲悉,位于三鄉鎮白石村的廣東省中山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簡稱“中山食出”)的石岐鴿產業園的肉鴿銷售量暴漲,截至10月份,已出售近160萬只肉鴿,超過去年全年140萬只的銷售量。
石岐鴿產業園的石岐鴿養殖場至今已有40多年的肉鴿飼養與育種歷史,是供應港澳地區活鴿的主要出口基地,是國家核心肉鴿品種石岐鴿的唯一保種場。近年來,中山食出積極擁抱新業態,探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成功構建從育種、養殖、加工到文旅消費“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不僅讓石岐鴿飄香國內市民餐桌,還通過輸出種鴿苗和養殖技術,讓300多戶養殖戶走上了致富增收道路。

原始創新:
推動種苗保育,做強鴿業“芯片”
石岐鴿,作為中山籍華僑從國外引進優良鴿種與中山本地鴿種雜交后孵育而成的鴿子品種。因產自石岐一帶,故稱“石岐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種子被喻為農業“芯片”,為種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對于鴿子養殖來說,種苗保育好比是原始創新,是鴿子產業鏈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們鴿場不僅飼養肉鴿,也承擔著石岐鴿品種的保護和繁育重任。這些年來一直通過采用石岐鴿核心保種群,保持石岐鴿的優良品種,并通過持續選育和繁育,培育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種鴿。”11月28日,中山食出下屬單位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小飛對記者表示。
許小飛是獸醫全科專業出身,說起鴿子的習性和養殖要領如數家珍。據他介紹,石岐鴿體型比較大、繁殖性能高、食用口味好,因此得到了國內養殖戶的認可。他說,市面有些種鴿,農戶拿回去養殖兩三代就出現繁殖性能退化,而石岐鴿一對種鴿年最高產量達26只,繁殖性能長期保持穩定,“外地養殖戶只要來這里考察過,一定會購買我們的種鴿,高峰期時一年可出售7萬對種鴿。”
幾年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的一對夫妻通過行業協會人員介紹來到石岐鴿養殖基地參觀考察,此前他們養殖肉鴿時因為鴿子反復生病導致產量不高,影響了養殖信心。在中山深入了解石岐鴿的養殖技術后,他們一次引入6000對種鴿。在養殖的過程中,石岐鴿養殖公司多次派技術人員到當地開展養鴿技術培訓和專業指導。幾年來,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現有種鴿已有十萬多對,并在當地建立起了肉鴿飼養、加工屠宰,餐飲消費等一條龍產業鏈,成為當地養鴿的龍頭企業,并帶動周邊農戶紛紛成為石岐鴿養殖戶一同致富增收。
許小飛透露,近年來公司的種鴿銷往包括湖南、黑龍江、新疆、海南等20多個地區,帶動了國內300多戶農戶從事規模化肉鴿生產。
“鴿子養殖不單單是喂食那么簡單,有很多技術規范。”許小飛說,近年來公司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式,參與制定了《石岐鴿飼養技術規程》《鴿場防疫規范》《種鴿生產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技術標準。
近年來,依靠技術的積累,石岐鴿養殖公司在提供種苗之外,還加強技術輸出,通過定期組織技術專題培訓、學習研討會,或上門一對一技術培訓等方式,發揮技術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農戶科學養殖石岐鴿。許小飛說,他是廣東省鴿業“輕騎兵”中的一員,常常前往全國各地進行養鴿技術推廣和指導,一年來開展培訓達幾十場。他將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干貨。今年,許小飛受邀在新疆開展了技術培訓課,來學習的農戶多達千人。

渠道為王:
出貨量大幅提升,預計今年將突破200萬只
許小飛介紹,種鴿每月大概會產兩枚蛋,經過孵化,大約18天會孵出幼鴿,大概15天左右,就成長為市面上的“妙齡乳鴿”,如果繼續養個10多天就是中鴿,一個周期需要40多天。
與普通食用肉鴿相比,石岐鴿因其肉質鮮嫩多汁、味道鮮美、帶有丁香味受到食客的青睞。特別是今年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各大食店常常“一鴿難求”,石岐鴿出貨量大幅提升,去年一年出售約140萬只,今年截至10月份,已出售近160萬只,預計今年將突破200萬只。
作為中山的城市名片,石岐鴿由于烹飪方式考究,并不是日常家庭餐桌的常見菜。為了順應經濟發展的新需求,2022年以來,中山食出充分利用其旗下石岐鴿場的優勢,從大眾口味出發,先后研制出鹽焗、豉油、香辣、紅燒、荼薇、椰皇鴿子湯6種類型石岐鴿預制產品。
“把發熱包放進杯中,將水倒進去,蓋緊杯蓋等待8分鐘,就可以喝到椰皇鴿子湯了。”11月28日上午,在產業園內的餐廳,中山食出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款椰皇鴿子湯預制鴿。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對石岐鴿預制菜的產品定位是“5分鐘—8分鐘即可品嘗正宗石岐鴿的鮮美”。
預制菜既要維持風味,又要考慮如何最大程度保留肉質和營養成分,這要求研發人員在菜品研發過程中需尋找到水量、菜量、調味料量的最佳平衡配比。同時,為了解決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品質裂變的問題,公司采用液氮速凍快速鎖鮮技術,減低產品營養成分流失,做到保色、保香、鎖住肉汁,同時滿足長期運輸儲存,保質期可達六個月。中山食出公司采用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模式,讓國內的消費者可以嘗到這一“中山味道”。不僅如此,中山食出還應部分省份餐廳的需求,推出了專供餐廳的預制鴿,餐廳大廚幾分鐘就可做好一份紅燒乳鴿。
據了解,除了新鮮肉鴿銷售外,深加工的預制鴿已成為中山食出的一大增長點。“自推出以來,石岐鴿預制菜銷量一年大約有10萬只,銷售收入達400萬元。除了銷往港澳地區、山東、黑龍江、新疆等20多個省(區)市,也在我市各大景區展銷,讓外地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了解中山美食產品。”該負責人表示。

流量吸金:
探索農文旅融合,持續打響石岐鴿品牌
11月28日上午10時,溫暖和煦的陽光灑落在石岐鴿產業園的草地上。來自澳門的一研學團大巴緩緩抵達產業園內的開心農場,40多名師生從車上魚貫而出。
漫步農場內,到處是以石岐鴿為主題的元素。在石岐鴿科普教育中心,游客可以慢慢了解石岐鴿的歷史和品牌文化;在石岐鴿互動博覽園,小朋友可以與飛翔的鴿子來場親密互動;走進食出味道餐廳,能一站式品嘗到蒸、燉、燒等不同烹飪方式的石岐鴿美食。另外,園區內的蔬菜博覽園、陽光葡萄園、開心菜園、叢林燒烤等玩樂區,讓游客沉浸式接觸綠色的大自然。
近年來,中山食出積極探索石岐鴿在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2023年10月底,以“石岐鴿之鄉”為主題的開心農場正式營業。中山食出開心農場負責人謝傳亮介紹,通過探索文旅項目,宣傳石岐鴿文化,講好中山石岐鴿故事,擦亮“鴿”字招牌’,實現石岐鴿三產深度融合。公司通過與旅行社、行業協會和社交平臺合作,吸引了游客前來打卡。自開業以來,以企業團建、學生研學和親子游等團體游客為主,還吸引了大量的港澳游客,團隊人數最高的一次達到900人,周末時開心農場經常爆滿。
文旅項目不僅擴大了石岐鴿的品牌影響力,也帶動了石岐鴿銷售。謝傳亮介紹,開心農場聯合粵菜師傅在農場內打造石岐鴿主題餐廳,食用的農產品大部分來自公司自養或自種。游客吃完鮮鴿后,會購買預制鴿、鴿子蛋、農場蔬菜等,餐廳最高時一天曾賣出800多只預制鴿。去年年底,一位來自小欖的游客在這里吃過鴿子后,托謝傳亮相繼購買近萬元的預制鴿寄給親朋好友。謝傳亮說,有些餐廳老板在這里了解石岐鴿后想進貨,他還陸續給養殖場那邊推送了一些客戶。
文旅項目還在探索中,未來內容將不斷豐富。謝傳亮說,當前,公司文旅項目在餐飲與娛樂方面已具備鮮明的主題特色,但住宿配套方面尚顯不足,計劃在未來發力文旅住宿領域的創新,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宿選擇,鼓勵他們多留一晚,從而進一步延長旅游項目的經濟效益。

【記者手記】
“鴿”流量帶來的新思考
深中通道開通,石岐鴿火了。深中通道拉近了中山和深圳的距離,使中山更快速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中山文旅迎來了“潑天流量”,人們涌入中山品嘗美食的同時,讓石岐鴿、脆肉鯇等中山特色美食出圈,石岐鴿供不應求,一時成為餐飲業“頂流”。中山食出的石岐鴿前10個月銷量達到160萬只,已超過去年全年140萬只的銷售量。不僅如此,中山食出通過健全產業鏈,“上新”石岐鴿預制菜等,還在持續創造“鴿”流量。
石岐鴿“出圈”背后不禁讓我們思考:中山農產品產業鏈持續“上新”,不僅可以打造更多流量“爆款”,還能進一步帶動強鎮興村富民。
中山農業基礎扎實,農產品種類豐富,規模化、集群化養殖帶來了品牌效應,中山人耳熟能詳的三角生魚、中山脆肉鯇、中山沙欄雞、中山麻鴨、神灣菠蘿、坦洲番石榴、崖口富硒米、黃圃臘味等農產品及加工制品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石岐鴿成為“爆款”正說明了中山農產品完全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品牌是農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標志,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優質農產品登上消費者餐桌。但是,長期以來,中山農產品的優勢普遍集中在第一產業,即種植或養殖領域,在產品深加工、流通、品牌打造等方面較為欠缺,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價格方面常常受制于人。如今,深中通道已開通,新中山客運口岸通航,交通便捷將持續地為中山引來客流,中山農產品也應打開格局,趕上“文旅熱”這趟快車,這既需要在線上、線下一起發力,也需要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把流量變成銷量,把招牌變成品牌,持續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