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組織的“同心筑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采訪活動走進中山。來自新華通訊社廣東分社、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澳門日報等19家媒體30多名記者深入中山的鄉村田野、工廠車間以及文旅勝地,用鏡頭捕捉、用文字記錄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這顆“灣區明珠”的嶄新風貌。
在2天的行程中,聯合采訪團前往崖口村、孫中山故居、深中通道展廳、新中山客運口岸、深中通道網紅打卡點、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僑公園(香山書房)和孫文西路步行街(香山劇場)等多個地點參觀和考察。他們觀察到,深中通道的開通為中山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使得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業,成為吸引青年才俊的理想之地。
崖口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省級“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等榮譽,享有“中山最美海岸線”美譽。聯合采訪團親身體驗了海邊美景與鄉村創客文化的融合。沿著伶仃洋畔的熱門打卡點——崖口村海邊東堤路漫步,他們不僅欣賞到美麗的海景,還感受到了這里獨特的休閑生活氛圍。隨后,聯合采訪團還來到“向云端咖啡”,體驗稻田邊的休閑生活。“早上吃碗熱騰騰的云吞,然后租一部單車在田野間騎行,中午吃一碗地道的煲仔飯,下午到東堤看海,晚上吃完美味新鮮的海鮮大餐,再找一間異域風情的民宿住下來,給你心滿意足的24小時。”崖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譚錦鹍饒有興致地給聯合采訪團介紹。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后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在深中通道展廳,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聯合采訪團感受國之重器的厚重感和科技感。
11月28日啟用的新中山客運口岸開啟現代化口岸的嶄新篇章。在這里,翠亨集團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向聯合采訪團介紹:新中山客運口岸縮短了中山與深圳、香港之間的時空距離,成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又一重要紐帶,為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才的密切交流提供堅實支撐。
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是中山近年來引進的“國字號”科研平臺,對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黨政辦副主任左小媛介紹,中山藥創院是一個綜合性的新藥研發機構,目前已與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兩家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不僅聯合培養研究生,未來還會推進課題合作。
在明陽集團,聯合采訪團參觀了發展長廊,了解明陽集團的發展歷程,并走進大數據中心參觀明陽智慧能源大數據應用系統。據悉,近年來,明陽集團先后攻克了海上超大型抗臺風風機技術、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技術等系列關鍵“卡脖子”技術,產品規模化出口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高級記者、北京新聞中心副總編輯彭凱雷用“三個想不到”來概括自己的感受。他首先提到的是崖口村村民自主創業的濃厚氛圍。他表示,村民們緊密圍繞市場需求,精準定位在吃、住、玩等領域進行投資創業,這種積極性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令人稱贊。崖口村的繁榮景象,不僅展示了中山市民的勤勞與智慧,更折射出中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活力與潛力。第二個“想不到”,彭凱雷指向了深中通道的開通。他認為,這條交通大動脈的貫通,為中山文旅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批批來自周邊城市的游客涌入中山,不僅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繁榮,更有力地推動了中山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深中通道的便捷交通,正逐漸成為中山吸引外界目光的一張亮麗名片。最后,彭凱雷對中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表示由衷贊嘆。他特別提到,中山市內香山書房的數量已超過100家,這一數字不僅體現了中山對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更彰顯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濃郁的藝術氣息。中山的文化軟實力,正成為其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獨特魅力所在。
廣州日報數字運營部編輯王慧琳認為,無論是崖口村充滿活力的文旅產業,還是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的科技創造,無論新中山客運口岸、深中通道的交通建設,還是華僑公園(香山書房)、孫文西路步行街(香山劇場)的文化韻味,中山不僅以其蓬勃的文旅產業吸引游客,更以其科技創新和交通建設的成就,展示了一座宜居宜業之城的全新面貌。
澳門日報記者趙家豪表示,通過此次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的聯合采訪活動,中山這座宜居宜業之城的多元面貌得以全面展示,無論是文旅產業的活力、科技創新的實力,還是交通建設的便捷、文化韻味的深厚,都讓人對中山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