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孫中山故居、小家電、脆肉鯇、石岐乳鴿……除了這些眾所熟知的中山特色標簽,你還知道中山哪些故事?今晚7時30分,鳳凰衛視《發現大灣區》欄目聚焦中山。一條牛仔褲背后竟是一場產業空間大變革!

工業,是中山市的特色標簽之一。40多年前,中山開啟了工業化進程,“小而快”的土地供應滿足了大量中小企業的用地需求,使得中山成為與南海、順德和東莞齊名的“廣東四小虎”之一。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后,老舊工業園區的升級改造進入了倒計時。
跟隨攝制組一起進入中山的街區、村鎮,探訪新時空下的“新中山人”,見證中山“工改”帶動傳統產業涅槃,讓城鄉脫胎換骨。
如何從舊工業棚到現代智造園?
跨國夫妻的牛仔夢

陳清珊夫婦工作室所在地是文創產業園區,由老舊工業區改造而成,曾經是兩家國營工廠的廠房。這里的整體布局采用都市工業風,通過原始、粗獷的材料,體現自然的質感和外觀。

在高低起伏的激光音效中,一塊普通的牛仔布上瞬間呈現出貓須、手擦等牛仔褲常見的效果,以及個性化的圖案和字母。

Ercin來自土耳其,土耳其也是全球牛仔和服裝生產的主要國家之一。他在牛仔褲行業沉浸了24年,曾經是世界知名染料企業的牛仔洗水研發及技術應用總監,十五年前,他開始執著于環保牛仔褲的洗水工藝。


牛仔褲源于美國,而中國卻是全球最大的牛仔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業界有句俗話:世界牛仔看中國。中山的大涌鎮和沙溪鎮都是有名的牛仔產地。其中,大涌的牛仔產業更是以快速出貨聞名,產品主要是內銷和貼牌。在這片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縫制出的牛仔服裝超過3億件?。

香港老板的牛仔褲3.0
大涌鎮,大業工業區,這里是中山牛仔制衣廠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廖忠偉在中山的這間工廠主要為國外知名牛仔品牌代工,每年出口的環保牛仔褲大約有40萬條,是大涌鎮上產能較高的制衣企業。
早在2000年,來自香港的廖忠偉剛到中山開廠時,這里的廠房大多是單層的鋅鐵棚,經過4年的經營,就與拍檔建起了獨棟的廠房車間。


2021年,廖忠偉添置了成套的環保節能洗水設備,包括鐳射機、機器人噴PP機、免石洗水機、臭氧機等等,將傳統牛仔服制造車間改造為智能化的環保洗水車間。
鐳射技術的應用被認為是牛仔褲行業的革命性進步。有了鐳射機后,牛仔服裝可以按照電腦設計的圖案,用激光燒出貓須、手擦、磨爛、扎花、破洞、磨邊等手工效果。不僅節省了人工,更是減少了水和化工制劑的使用。



大岑村的“工改”
黃圃鎮的大岑村,地處中山北部。新世紀前后,這個不起眼的村子機緣巧合下,處在了中國家電產業的黃金走廊上,經多年的發展成了工業強村,成片的水稻田和甘蔗林也變成了成片的鋅鐵棚工廠。

2022年開始,中山在全市推行村鎮低效工業園的改造升級,大岑村的舊工業區成為了重點改造區域。

楊改英和潘宏母子來自江蘇,是首批在大岑村開廠的外來企業主,主要為國外品牌烤箱代工。因為經營的電器廠屬于規上企業,所以成了被動員搬遷的第一批業主。


潘宏與家人經過了半年的猶豫和討論,最終決定搬出鋅鐵棚,成為首批在新工業區拿地建廠房的人。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僅僅用了15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整棟8層新廠房的竣工投產。

在過去的1年多時間里
中山全域有23個鎮街
參與舊工業園區的改造
整理出4.2萬畝低效用地

政府部門預計能拉動投資
近1700億元人民幣
容積率從改造前的不足0.65
提高到3.0以上
有738家本土企業增資擴產
新進駐的企業有993家
大量單層鋅鐵工業棚脫胎換骨
成為現代化工業園
許多老舊的磚瓦廠房舊貌換新顏
成了文創數碼園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發現大灣區》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