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4嶺南學術論壇之“嶺南文化的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轉化”在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推動嶺南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保護與發展深入交流探討,積極建言獻策。
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學術研究雜志主編葉金寶,中山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徐劍、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鄒鑫出席活動。
本場論壇設置主旨報告、分論壇兩個環節。主旨報告環節由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歷史學會副會長胡波主持,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虞和平,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熊月之,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員田豐,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梁元生等學術巨擘,分別圍繞嶺南傳統重商文化的現代轉型、近代香山英杰與中華民族覺醒、激活嶺南人文精神“改革開放創新”動力、嶺南文化追逐正統與海納百川的二重性、香山文化與澳門等不同主題進行發言。
分論壇環節圍繞“嶺南文化”和“香山文化”兩個主題,設置4個小組進行分組研討,40余名專家教授、青年學者以及入選論文作者代表交流發言,展示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原黨委書記、研究員周溯源,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市政府文史館館員廖大偉,廣東省社科院孫中山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王杰,澳門科技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林廣志分別總結發言。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月之指出,香山人長期處于中西文化交匯的前沿,他們積極投身近代化進程,成為民族覺醒的先行者。他們的思想演變軌跡,深刻反映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歷程。
“香山文化源遠流長,有政治文化、商業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個層面,內涵極為豐富。”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虞和平提出,“應從現代化視角出發,重新審視和挖掘傳統文化里的合理內容,將香山文化轉化為助力中山現代化發展的資源。”他建議重點宣傳和挖掘香山的商業文化,以助力廣東保持經濟發展優勢,爭取更進一步的發展。
胡波表示,此次論壇在中山舉辦意義重大,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山的學術研究水平,推動香山文化的深入研究,還能將文化研究轉化為創新力量,為中山進一步深化改革、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打造大灣區人文地標城市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編輯? 張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