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于11月15日至18日在廣州舉行,同期舉辦了中小企業數字化“鏈式”轉型活動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題展。
11月20日,記者獲悉,在為期4天的展會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了10余家知名企業攜“專精特新”最新成果亮相,集中展示了中山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創新與實力;同時,展會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山與全球企業的合作,為中山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提供了重要平臺。
組團展示中山數字化轉型成果
“鏈式”改造,即通過產業鏈關鍵企業,引領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數字化轉型、整體改造,這也是廣東當前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舉措。在數字化“鏈式”轉型展示區域,來自“中國燈飾之都”古鎮鎮的燈飾照明產業互聯網平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
據中山市古鎮燈飾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主任甘君燕介紹,該平臺聚焦于燈飾照明行業數字化轉型,由中山市古鎮燈飾有限公司、廣東移動、中移上研院攜手合作構建。平臺基于訂單牽引的產品智能化驅動鏈式轉型路徑,助力制造業企業實現“研發端-生產端-產品端-營銷端-服務端”的全鏈條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供產品智能化軟件系統、芯片、模組、驅動電源、數字化軟件工具及系統、在線交易等多項服務。
中山黑湖科技網絡有限公司是數字化牽引單位。本次展會,黑湖科技與阿里集團1688平臺聯合推出了一套數字化解決方案。“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就是增加訂單,但往往會面臨采購和需求零散等問題,對企業管理和成本的要求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平臺能發揮樞紐的作用,把分散的需求做成集單,再按照規模化的方式分派給對應的工廠。”1688平臺政府事務負責人岳鴻飛介紹,中山企業可以通過1688平臺找到合適的工廠進行合作,平臺派單前會了解哪些工廠可以生產該訂單產品,履約時限和產能是否空閑等,這些信息則是通過黑湖科技的數字化工廠小程序——黑湖小工單來實現。
“合作的契機源自中山的數字化業務。目前,公司服務的客戶數量已超過3萬家。這套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夠助力中小企業實現生產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提升供應鏈協同能力。”中山黑湖科技網絡有限公司合伙人劉崇明表示,通過數字化平臺,客戶下單如同點外賣一樣簡單。工廠接單后再開始生產,生產完成后無須入庫儲存,而是直接發往客戶,不僅增加了訂單量,也減少資金占用和庫存成本。
近年來,中山以入選全國、廣東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契機,采取出臺政策、樹立標桿、以點帶面等“組合拳”,以供應鏈龍頭企業、產業鏈牽引企業等單位為牽引,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鏈式”改造的實踐案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案,也是第十九屆中博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題展上中山重點展示的成果之一。
借力中博會助推企業“走出去”
本屆中博會共設8個展廳、展位約2800個,參展國家覆蓋全球6大洲。作為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專門面向和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國際展會,中博會是國家為國內外中小企業搭建的一個“展示、交流、交易、合作”的平臺,是世界各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中國中小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也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咖啡豆的研磨到沖泡,再到最后的裝杯,整個過程都由機器人一氣呵成地完成,甚至能夠制作出各種精致的拉花。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中山展區展示了一款雙臂咖啡拉花機器人,這是由中山市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多家場景應用企業共同推出的新零售行業應用,也是中山市數字化轉型實踐成果的具體體現。
據遨博智能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咖啡拉花機器人主導的咖啡工作站采用模塊化設計,占地面積小,只需要滿足一定的水電和網絡要求便可以開設,開店速度更快,運營成本更低。顧客通過微信小程序自助下單,核驗二維碼開啟咖啡制作,全流程實現無人值守,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生產效率明顯提升。
本屆中博會吸引了不少中山產業集群、工業園區攜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集體參展。在小欖鎮智能鎖具產業集群展位上,中山兩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向海外客戶推介最新的鎖具產品。“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出海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山鎖具已推向全國、走向世界。”該公司業務經理楊玉連表示,面對出海機遇,制造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快速生產、靈活調整的特長得以更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模式更加多元。
“這兩套平臺系統(應用),核心是提高工業生產的良品率,保護國家的精密設備,這次展會有利于我們知名度的拓展和產品的推廣。”盛年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推廣經理張敔介紹,作為中山一家專門從事抗震減震高端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曾為深中通道、北京大興機場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提供抗震領域專業服務。這次博覽會上,該公司展示了最新的數據中心隔震平臺系統及微震動控制系統。
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偉強表示,這次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山專門打造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展廳和智能家居體驗館,集中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山企業,引導企業通過訂單的轉型“走出去”,助力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收獲更多訂單。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