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手寫漢字了?你會不會經常“提筆忘字”?11月19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公布了一項今年8月—9月對中山居民開展的漢字書寫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受電子設備使用頻率逐漸增大和網絡信息沖擊影響,人們減少使用手寫漢字,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提筆忘字”。
電子讀寫影響手寫漢字頻次。調研顯示,34.8%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手寫漢字,38.7%有時手寫漢字,26.0%很少手寫漢字。在學習或工作環境中,經常需要手寫漢字的占26.5%;經常用到電子設備輸入或瀏覽文字、較少手寫漢字的占63.2%;電子設備輸入或手寫文字很少接觸的占10.3%。
在日常生活中,36.8%的受訪者平時有手寫記錄或練字的習慣;54.4%不排斥手寫但更習慣使用電子設備記錄信息;8.8%在非必要情況下會盡量避免手寫漢字,更傾向通過語音等方式進行信息記錄與交流。
“提筆忘字”現象較為常見。調研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在手寫漢字時,會遇到“提筆忘字”現象,即忘記某個漢字如何書寫、難以落筆。其中,經常“提筆忘字”的占17.2%,有時會遇到“提筆忘字”的占63.2%,僅有19.6%很少或從不“提筆忘字”。
80.4%的受訪者經常或有時“提筆忘字”,相較2017年開展同類調研的情況(72.5%),占比有所提升。對于已經落筆的漢字,經常出現錯別字的占7.8%,有時出現錯別字的占48.0%,43.1%很少或從不出現錯別字,個別受訪者不清楚是否有錯別字。忘字和錯字成為漢字書寫中的普遍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使用網絡用語忘記字詞用法。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普遍較長,網絡上高強度、碎片化的文字信息沖擊對傳統的漢字讀寫存在一定影響。調研顯示,每天使用電子設備時間在一小時以下的受訪者僅有3.4%,25.9%每天使用電子設備在一小時以上至三小時,31.4%在三小時以上至五小時,22.1%在五小時以上至八小時,八小時以上的有17.2%。32.8%的受訪者認為習慣了快節奏的網絡信息傳遞,錯字漏字只要不影響閱讀就并不在意;24.0%認為習慣了網絡上大量諧音、縮寫、故意錯字的溝通方式,導致忘記了字詞原本的用法。
調研結果顯示,多選情況下,89.7%的受訪者會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查找詞語和漢字的正確寫法,13.7%會通過字典等紙質材料查找正確漢字,20.6%會直接請教他人,僅有個別受訪者不查找正確寫法、將錯就錯。
建議:避免“走出校園就遠離書寫”
調研顯示,盡管76.0%的受訪者認為“提筆忘字”不利于漢字傳承和使用,應引起高度重視;但同時,對“提筆忘字”的態度方面,37.8%認為拼音打字同樣是使用漢字,“提筆忘字”不會影響漢字的傳承和使用;33.8%認為漢字結構復雜,手寫漢字麻煩、效率低下,被更便捷的輸入方式取代是科技進步的體現……在漢字書寫方面,25.0%認同漢字文化的重要性,贊同“提筆忘字”現象應該引起重視,但認為手寫漢字確實麻煩,自己不會刻意去書寫、練字。
對此,調研建議,從清朗網絡環境、做好宣傳帶動、家校聯動培養三方面著手,重視漢字書寫,弘揚漢字文化。首先要清朗網絡環境,規范文字表達,限制無營養、無意義、無正能量的爛梗和流行語發布、使用和傳播。其次官方宣傳帶動,推廣優質內容,鼓勵自媒體積極擔當作為,共同推動陽光、正能量的內容創作。此外,既要重視漢字書寫的家庭培養,也要通過倡導,避免成年人“走出校園就遠離書寫”。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