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金色大地”2024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流行音樂周“流行音樂沙龍——粵港澳流行音樂發展與合作”在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
當日下午,中國流行音樂專家李廣平、方奕、林健華(中國香港)、黃紀航(中國澳門)匯聚在中山紀念圖書館,共同回顧粵港澳流行音樂發展歷史,展望未來發展方向,探討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方式和渠道,構建流行音樂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橋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繁榮發展。
“金色大地”2024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流行音樂周由中山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石岐街道辦事處承辦,旨在通過音樂的力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展現大灣區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和融合發展的面貌。本次音樂沙龍作為音樂周重要內容之一,將為探索粵港澳音樂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中山音樂資源豐富
應有自己的城市音樂名片
“中山應該有自己的音樂名片。我希望在明年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周上,能夠聽到中山的原創音樂。”我國著名音樂制作人、創作人、詞曲作家、音樂文化和音樂活動的企劃、評論、推廣專家李廣平表示,中山擁有良好的音樂資源。30年前,廣東音樂人李海鷹根據中山咸水歌音調,創作了《彎彎的月亮》。這一首歌一直回蕩在廣東、香港、澳門等地,甚至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彎彎的月亮》之后,有了《濤聲依舊》,有了一系列風靡全國的流行經典歌曲。
“那時,我也來了中山這個嶺南水鄉轉轉,也聽了中山人唱咸水歌,剛好又遇上廣東掀起了一股務工熱潮,因此我創作了那首歌曲《你在他鄉還好嗎?》,把很多從全國各地來廣東務工人員的心聲唱了出來,他們也從這首歌里面找到了共鳴。”李廣平表示,能夠把大量的廣東原創歌曲唱響全國,就是因為我們立足于腳下的土地,立足于我們自己原始民歌的素材,再加上改革開放帶給我們觀念的更新。在技巧上,在創作題材上,我們才找到了一條自己的路子,因此才有了廣東20世紀90年代原創歌曲的輝煌年代。
李廣平表示,中山是珠江三角洲中最具有特色的音樂基地之一,有豐富的民歌色彩,咸水歌、白口蓮山歌等,這些具有自己特色和原創性的歌曲,是我們立足中山走向世界的必備要素,“創作出中山的城市音樂名片,是我們音樂人的使命與擔當。”
緊密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粵港澳流行音樂發展
“粵港澳音樂要發展,不同地方的音樂人要一起合作,將各地的特色基因,特別是音樂基因凝聚一起去創新。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把大家放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維度,去展示大灣區的音樂和文化。”華語樂壇著名曲詞創作人及音樂制作人、J10 音樂娛樂集團董事長、香港拾點音樂執行董事林健華認為,這樣的音樂周活動,有很多不同地區的音樂人在這里演出交流,分享音樂,無論對香港還是對內地的音樂發展都有積極作用。這樣的舞臺,是促進粵港澳流行音樂發展的重要平臺。
澳門音樂制作人、合唱指揮,全獎學金-美國俄勒岡大學作曲碩士黃紀航表示,澳門地方雖小,但人才很多,澳門音樂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希望今后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音樂的合作與交流,展示好澳門音樂,創造一個雙贏的平臺。
“今天的音樂沙龍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澳門、廣州和中山四地,即將在音樂交流和音樂合作上,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家!”曾任第16屆亞洲運動會體育展示現場表演總導演兼音樂總監的方奕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流行音樂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編輯? 張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