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大型科學工程紀錄片《深中通道 第二季》啟播儀式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舉行。儀式上,紀錄片總導演宋璋及創作團隊登場亮相,分享了《深中通道 第二季》在題材選擇和解讀視角等方面的全新突破。
據了解,《深中通道 第二季》的調研和拍攝涵蓋了超過30家建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拍攝足跡遍及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北京、上海、重慶、福建、武漢、青島、南通,甚至遠赴丹麥哥本哈根進行實地取景。
“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就是一堂生動的、充滿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課程。”該片執行總導演何浩堃說道,從270米高的深中大橋主塔,到深入海底40米的沉管隧道;從細至6毫米的主纜鋼絲,到承重16萬噸的縱移臺車;從千錘百煉的海底鑿巖,到全自動化的智能焊接,每一個工程細節都彰顯了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成就。
在感嘆國家建設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創作團隊也在不斷思索,如何將晦澀難懂的工程技術知識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易于理解的視聽作品。何浩堃表示,在深度消化工程技術知識、施工原理后,創作團隊決定以故事化、事件化的方式,呈現工程建設中的精彩環節。
《深中通道 第二季》順利啟播離不開團隊成員的緊密合作與共同努力。“運用水下無人機拍攝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不僅要克服深水區域能見度低的難題,還要在操作中做到精準控制,避免電線和傳輸相互纏繞。”該片攝影師陳柱祥表示,在拍攝過程中,創作團隊除了運用6K攝影機、穿越機、超微距鏡頭等設備,還與深圳水下無人機研發企業合作,完成了水下部分鏡頭的拍攝,大大提高了運鏡的自由度和準確性。
“第二季的拍攝素材就達到了40TB,給后期的素材整理和剪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精彩的故事時,我們會立即記錄下來,以便后續使用。”該片剪輯師、錄音師張文俊全程參與了紀錄片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拍攝制作。得益于創作團隊豐富的經驗和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深中通道 第二季》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視覺效果和精彩的故事內容。
此外,相較于第一季,《深中通道 第二季》在后期特效及3D動畫制作方面也更上一個臺階。在本季紀錄片第一集《灣區門戶》中,2分鐘的全CG高精度動畫,快速展現了超級工程主體結構建設過程,以極為震撼的視聽效果讓觀眾在影片開始便對故事主體有初步認識。“這是新質生產力在紀錄片創作中視覺呈現上的一大應用,也是紀錄片表述形態上的一大創新。”何浩堃表示,主創團隊在工程原理的通俗化表達方面也投入了大量心思,通過30個電腦CG動畫與解說詞的直觀配合,復雜的工程技術被形象化地呈現出來,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實現了特效與實拍畫面的無縫銜接。
“我們認為《深中通道》這部紀錄片與深中通道超級工程一樣,受到世界關注和矚目。我們希望未來的國際傳播能讓世界因此認識到中國的力量和建設者。”宋璋透露,《深中通道》國際版正在制作中,即將面向海外發行。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