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車輛安裝北斗定位系統、遠程監測垃圾轉運站和公廁氣味……記者11月4日從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該局積極推進智慧城管體系建設,牽頭建設垃圾處理全流程監管平臺,構建了垃圾收集、轉運、處置全過程監管體系,實現了環衛工作由傳統工作模式向智慧化管理模式的轉變。
據悉,中山市垃圾處理全流程監管平臺自2022年底開始建設,202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該平臺將各流程的作業人員、車輛、垃圾中轉站、公廁、焚燒廠、資源化利用工廠等人員、環節、部位納入“一張圖”管理,實現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在清掃(排放)、轉運、處理(消納)環節的全流程監管,達到實時監測、動態預警、量化考核的目的。
升級改造之后的華柏垃圾轉運站。通訊員供圖
目前,中山中心城區范圍內已經有200多臺環衛作業車輛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500名環衛管理和作業人員配備有電子工牌,24座垃圾轉運站、105座公廁安裝有視頻監控設備,其中18座垃圾轉運站和10座公廁能夠實現氣味監測。環衛作業公司只需要對車輛和人員進行排班,系統將根據軌跡自動識別車輛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作業任務、保潔人員是否在規定時間和區域范圍內作業。在垃圾終端處理環節,垃圾處理全流程監管平臺的啟用,有效地加強了垃圾處理中心對三大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能力。
與此同時,垃圾處理全流程監管平臺已經在中心城區、垃圾處理基地試運行,并計劃逐步將各鎮街的人員、車輛、工地、碼頭終端設備接入平臺,實現全市“大環衛”作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流程、全覆蓋的監管工作格局。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蘇小紅
記者 王偉 通訊員 馮燕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