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中山企業家日”。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營造用心用情、無私高效服務企業和關心愛護企業家的營商環境,帶領全市上下政企同心、相向而行,在高質量發展浪潮中日夜兼程、奮勇拼搏。在“百千萬工程”主戰場上,全市廣大企業家積極投身火熱實踐、勇當生力軍,用實干詮釋責任與擔當,體現了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攜手譜寫強鎮興村富民壯美畫卷。

自我變革
勇當“工改”生力軍
今年10月9日,省委主要領導到中山調研,指出中山低效工業園改造,既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也顯著減少工業污染、最大限度消除消防安全隱患,是名副其實的發展工程、民生工程。
“工改”是中山“百千萬工程”大棋局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一子,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中山企業家們勇于突破、勇于自我變革,成為這場攻堅戰破局成勢的決定性力量。他們從中山發展大局出發,不斷深化對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認識,從“要我改”到“我要改”,在“工改”中謀劃企業未來,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從過去低效廠房林立,城鄉環境破舊,“叫個肯德基外賣都難”,到如今“工改”項目不斷落成,招引企業陸續進駐,公共設施配套不斷完善,“人氣集聚讓這里的夜晚有了璀璨燈光”——神灣鎮的低效工業園改造項目,正改變著小鎮的現在和未來。
在廣東誠藝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流猛看來,“工改”不僅是神灣鎮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也是推動落實“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中山市各級黨委政府勇于改革突破,領導干部無微不至的服務,讓企業深耕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羅流猛帶領團隊積極響應“工改”號召,采取多種措施,包括加強資金籌措、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和發展策略、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加強市場競爭研究等,有力推動了“工改”項目的順利進行。如今,企業的用地規模已從最初的3塊地擴展至16塊地。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依托低效工業園改造,中山一批大中小企業順利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在小欖鎮,華帝公司通過“工改”拿到增資擴產所需的用地,正式啟動華帝廚電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園建設,新園區將按照“燈塔工廠”的標準打造,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新陣地。在南頭鎮,廣東長虹園區分3期實施“工改”,打造長虹海外出口業務新一代智能制造產業園,實現生產模式和高效物流的“雙升級”,項目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TCL空調中山基地通過“工改”,破解過去廠區分散、物流成本高、數智化改造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超過40%,預計“工改”項目將助力中山基地空調年產量突破1500萬套。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整備低效工業用地4.3萬畝,完成規劃報建建筑面積3537萬平方米、施工報建建筑面積2666萬平方米、規劃驗收建筑面積1006萬平方米。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山“工改”項目新招引993家企業,另外有738家本土企業增資擴產,預計推動新增投資總額近1700億元。

入鎮下村
攜手推進“強美治”
廣袤鄉村是“百千萬工程”的大舞臺。廣大企業家聚焦“經濟強、城鄉美、社會治”這個大坐標,發揮企業所能,回應鎮村所需。在這個大舞臺上,企業與鄉村雙向奔赴,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
每天中午,位于小欖鎮百匯時代廣場的香山長者飯堂欖溪映象服務點就會陸陸續續迎來就餐的長者。“欖溪映象”是小欖鎮愛心企業欖菊集團捐建的集“香山長者飯堂”、香山書房等于一體的園林式休閑公園和康養服務設施的綜合服務體。作為中山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欖菊集團董事長駱建華數十年來帶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將其作為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廣闊舞臺。
在阜沙鎮阜沙村優配養殖基地,成片的養殖水面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廣東優配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阜沙鎮阜翔脆肉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少文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全面打通脆肉羅非魚上下游產業鏈條,帶動了近100戶農戶加入養殖行列,養殖面積達2000畝,預計年產脆肉羅非魚約1500萬斤,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格局。
在南區街道曹邊村,游客駐足在許愿樹、武侯廟、狀元廣場、麻石街、百畝之家、炮樓前,感受心中的詩和遠方。全市提出國資國企包村結對共建工作后,興中集團與曹邊村結對,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推動曹邊村打造“狀元還鄉”文旅IP。今年國慶假期,豐富的文旅節目帶動曹邊“火出圈”。北溪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吳軍委說,國企帶來的視野、思路和資源,正是曹邊發展所需要的,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產業聯動、民生幫扶、文化賦能……在全市推動“百千萬工程”建設的熱潮中,中山廣大企業家同心協力,與村(社區)攜手并肩,共繪鄉村建設新圖景。據不完全統計,共有近300家企業與240個村簽訂幫扶協議,117家建筑業企業與全部鎮街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項目總投資金額超2億元。市屬國企參與桂南、雍陌、曹邊、崖口四個重點村建設,發揮國企資源優勢,進一步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企業協力
城鄉大地展新顏
越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企業越能夠大展拳腳、創新發展、實現價值。今年5月,《2024年廣東省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工作要點》印發,提出要深入實施新型幫扶協作,更好發揮智力支撐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縣鎮村建設。為進一步動員全市企業投身“百千萬工程”,中山明確,要充分發揮“國企、民企、僑企”三類企業作用,強化國有企業引領帶頭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發揮所長,引導僑資企業積極參與,為強鎮興村匯集更多社會力量。
與“工改”一樣,治水也是近年中山全力打贏打好的一場攻堅戰。作為治水的關鍵一環,中山污水處理能力實現了長足提升。三年來,中山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7座,污水處理能力從央督時123.5萬噸/天提升到221.5萬噸/天,提升比例為7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從央督時的45%提升到81%。這其中,市屬國企勇于擔當作為,扛起了應有的職責使命。
在全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中嘉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改造過程中,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等實際問題,中山公用集團采取精選參建單位、精干治水鐵軍、精準科學施工、精益過程管理、精心后勤保障系列舉措,由下屬全資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運營,制定詳細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處理措施,落實工程質量的過程控制和監督檢查,實際工期僅用時9個月完成,比正常工期縮短一半。在提升污水處理規模至40萬噸/天之外,又通過政企共建的方式搭建起中山市城區智慧排水平臺,實現了從傳統排水向信息化智慧化排水的跨越。
綠美中山生態建設,事關中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中山地域面積不大,難以持續進行成片、大規模的綠化,必須充分利用邊角地塊、零星空間,做好全域“見縫插綠”這篇大文章。市委提出,要動員遍布全市的企業,每家每戶就地開展綠化美化,打造舒心愜意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民眾街道接源村毅馬集團廠區,昔日的廠區邊角地、閑置地經過“見縫插綠”實現了重生,綠樹紅花形成了一道靚麗的綠美景觀,成為附近村民散步的好去處。2024年來,廣東毅馬集團有限公司投入100萬元支持鄉村綠化,開展一河兩岸綠化提升項目,既為綠色美中山“增植”,也為中山高質量發展“增值”。毅馬控股集團副總裁曾德發表示,政府搭臺,企業積極響應履行植樹義務,預示著企業扎根民眾,不斷向前發展的決心。
【統籌】記者 郭錦潤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陳浩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