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井大街是中山城區的“美食勝地”,以前雖然充滿煙火氣,但沿街建筑老舊,路面臟亂。如今行走在這里,你會發現路面整潔,窗櫥明凈。這一切都離不開“門前三包”。
10月30日下午3時,記者在白水井大街走訪發現,升級改造之后的白水井大街煥然一新,老屋煥發新顏,路面整潔干凈,公共設施齊全,沿街還因地制宜設置了6處景觀小品,市民游客在這里吃著小吃,喝著奶茶,其中不乏一些洋面孔。
“升級改造之后,整條街的環境氛圍大大提升,路面也是干干凈凈,如今來這里的市民游客越來越多,對我們商戶來說是件好事。”商戶鄭女士說,她平時就很關注門前環境衛生,畢竟自己就是“門前三包”第一責任人,“環境衛生搞好了,我們也是直接受益人,我加入了白水井創建示范街微信群,在里面可及時收到相關單位發布的信息,還可提出建議。”
“為落實好‘門前三包’,自今年5月起聯合執法隊每天安排隊員下沉參與巡查宣傳,‘定點+徒步’執勤,做到發現及時,處置迅速。”石岐街道聯合執法隊隊長盧彥雨說,除此以外他們還積極搭建白水井創建示范街工作共商微信群,在巡街打卡過程中,注重加強對門店經營戶的宣傳教育,對店外經營、亂堆亂放等不規范行為及時糾正制止,對屢次存在違規行為、多次勸導無果、不配合整改的店鋪,執法人員會采取剛性執法方式,加大處罰力度。
民生社區黨委委員梁杰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做好白水井創建示范街這件大事,今年5月民生社區和石岐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白水井整治提升暨“碼上管”示范街創建的通告》,推行1片區(社區)、1網格員與1城管、1公安、1保潔員的“5個1”聯動機制,組織動員商戶投身城市美化行動中,組建“網格+共治+共建”力量,“‘門前三包’信息化平臺上線后,公眾參與監督就有了新渠道。”
“白水井大街升級改造之后,環境面貌、商業品質、功能配套等取得明顯效果,人氣旺了之后,臨街商鋪效益較改造前大幅增加,不僅改善了民生,還帶動了消費。目前已有十多家店鋪有意向對現有商鋪進行升級,致力將白水井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融合新地標。”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城市管理監督科李呈耀科長說。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