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記者從中山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全市按照“灌排設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六條標準,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為37.01萬畝,為農田增效、糧食增產增收夯實基礎。
視頻拍攝:易承樂 ?視頻編輯:陳晨
走進大涌鎮疊石村的高標準農田,飽滿的稻穗彎彎,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放眼望去,水泥路四通八達,水渠縱橫交錯,田坎邊還修建了便捷的下田坡道,智能滅蟲燈在田間地頭默默佇立。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深入實施。
“農田不用灌溉時,我們就把水存放在排水渠中,這樣就能保證隨時放水取用,灌溉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大涌鎮疊石村種植戶余龍生,帶領記者走入高標準農田內,指著一條約0.5米高的水泥排水農渠介紹,這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配套設施之一,能夠有效儲水,確保農田在干旱時也能得到及時灌溉。他坦言,以前常規的溝渠不易儲水,遇上長期干旱天氣,需要就近鋪設水管引水灌溉,非常麻煩。
除了灌溉設施的改善外,高標準農田還帶來了道路硬化、田間管理等方面的諸多便利。大涌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區偉雄介紹,2023年,疊石村和起鳳環社區的連片稻田被納入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建設項目。項目涵蓋了整修灌排渠、鋪設節水灌溉管道、修建擋土墻、整修田間道路、安裝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等多項內容。經過改造,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道路硬化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一環。以往,田間道路雜草叢生,路面破損嚴重,給農戶生產帶來了很大不便。而現在,經過硬底化的道路干凈整潔,不再雜草叢生。站在田地邊,余龍生算了一筆賬,以往300畝稻田周邊,一年需要除草3次,每次成本3000多元。現在道路硬底化后,清理雜草的工作量大幅下降,每年能節省幾千塊錢。
在稻田連接硬底化公路的一旁,還有一個寬約3米的下田坡道。這也是高標準農田帶來的又一利好。借助該坡道,大型收割機等農業設備可以直接下田作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余龍生說,現在使用大型收割機,只需3臺機器連續工作4天,就可以完成300畝稻田的收割任務。而同樣的面積,以前使用小型收割機則需要20天左右。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還顯著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與農田建設管理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建設,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區的田、水、渠、路得到綜合治理,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增長,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同時,農田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眼下,正是中山晚稻收獲的時節。疊石村的連片稻田也進入青黃時節,不久之后將迎來收獲。看著長勢良好的水稻,余龍生笑著說:“今年晚稻收成不錯,預計濕谷畝產500公斤。”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