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烘焙,窯烤面包,曹邊特色的甘草黃皮歐包新鮮出爐。歡迎品嘗!”10月25日是村民鄧長征回到南區街道曹邊村創業的第61天。碉樓稻田邊,不時走來三五成群的游客,一面藍白色圍墻的院子里飄來裊裊炊煙,撲鼻而來的是面包的香味。
誰能想到,幾個月前,這間面包房還是一座瓦頂開裂、墻身老舊、破敗不堪的老僑房,與周邊優美的鄉村環境格格不入。在曹邊村委和強村公司取得僑房的使用權、實施“一房一方案”的微改造后,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創業夢。
農房風貌管控提升承載著村民們向往的生活,近年來,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南區街道曹邊村一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面盤活老舊的農房、僑房,注入新業態,過去到城里發展的村民紛紛回到曹邊居住或創業,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百年僑房飄來幸福味道
推開新建街42號厚重的木門,一間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僑房翻新后古韻猶存。大院搭著一口柴火窯爐,大廳擺著四五組餐桌,經營著咖啡、茶飲、歐包等產品。門框的海報,用藝術字體寫著“愛情和面包我都要”——這是老板鄧長征的生活寫照。
祖籍清遠的鄧長征20歲不到就來中山發展,是一名職業烘焙培訓師。十幾年前邂逅了居住在南區曹邊的媳婦,成家后便一直石岐南區兩邊跑。近年來,他眼看著曹邊村一天比一天漂亮,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曹邊是中山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200多間農房民房中,超一半是“沉睡”著的僑房,這是曹邊獨有的鄉村價值。2024年初,曹邊村榮獲AAA級鄉村旅游景區稱號。景區整體運營交給由曹邊村委和深圳康輝合作成立的“強村公司”(中山市漕邊鄉創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公司一開始將眼光投放到這些僑房建筑上。經村委牽線,公司與僑房產權人簽訂委托管理合同,先后取得10多間僑房的使用權。當中就包括新建街42號的這間老僑房。
強村公司取得使用權后馬上投入資金修復破損的瓦頂,對墻體進行加固,修復了排水排污系統等,微改造后,將房子租給鄧長征。“村委會和強村公司很有誠意,約定只需將營業額的10%作為租金。”條件是鄧長征后續裝修時不能破壞僑房的基本結構,外立面的整體風格也要與新建街其他農房建筑相協調。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鄧長征的馬沙咖啡窯烤面包店正式開業。
如今鄧長征將兩個孩子從石岐轉到南區北臺小學上學。每天將孩子送到學校后,他便來到店里預熱咖啡機、打掃衛生,慢悠悠地喝上一杯咖啡,便開始打面、發酵、劈柴、燒火,預熱烤箱后開始烤制面包。有靈感時,他還會結合曹邊特有食材研發新口味。
從學徒算起,鄧長征從事烘焙行業近20年,曾在各大烘焙連鎖店任職,也在五星級酒店和烘焙培訓學校享受過高薪待遇,但他說,最幸福的時光是現在。
“用果木柴火窯烤可以說是每一位面包師的夢想。技術很難,但和曹邊的鄉創文旅市場很貼合,外面的市場上很少供應。今年的國慶黃金周,我們每天的營業額都超過了2000元,可以說嘗到了創業的甜頭。”采訪中,鄧長征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美麗庭院里的悠悠時光
“吳書記,聽說你準備回原單位。習慣你的身影在村里大街小巷上穿梭,真的舍不得,要常回來村里看看。”跟隨北溪社區第一書記吳軍委的腳步,穿過村里的榕樹頭、口袋公園,村民們的寒暄讓他濕了眼眶。2021年,被市委組織部派到曹邊駐村的吳軍委在離開在即,在朋友圈以“曹邊·山鄉巨變”為題,接連發布多組村容村貌對比圖。
三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幾年前還陳舊破敗的農村風貌如一張張泛黃的膠片,經過政府和新老村民的努力已經變了樣。吳軍委說,鄉村建設不是政府和村委一家的事,200多間民房中,除了年久失修的僑房,500多名本地村民還住在不同年代的農房里。很多村民看著村容村貌越變越好,紛紛動起手來扮靚家園。
文圍巷一間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傳統老宅,屋主方姨一家曾在1985年到城區務工,購買了物業。2022年,方姨的兒子看著曹邊村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好,便重新裝修了祖屋,舉家搬回了曹邊。
為了支持曹邊建設,方姨的祖屋的裝修風格、房屋的外立面還主動與周邊青磚瓦房、石板路相協調。屋前的黃皮樹、龍眼樹和鳳凰木天然成一口袋公園,安放著方姨愜意的退休時光。“過去的農村除了耕種沒有別的出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我們搬出去近40年了。”方姨說,近年來像她這樣跑到城里的人,更向往返璞歸真。“別的不說,我們家老房子冬暖夏涼這點,外面多少錢都買不到。”
離方姨家不遠,一抹暖陽照射在村口的一家庭院里,李婆婆一手抱著昏睡的貓咪,一手慢慢打理著種植的雞冠花、三角梅、美人蕉等綠植,時光仿佛靜止了。
75歲的李婆婆是土生土長的曹邊人,村口的新房是剛剛改革開放時丈夫和她一起建設的。石米的墻身,陽臺還貼有當年時髦的馬賽克瓷磚,兩層自建房也有了歲月的味道。李婆婆說,曾經她家的院子也堆放著柴堆草垛、廢舊生活工具等,雜亂無章。眼瞅著農村的環境越來越好,街道婦聯組織給每家每戶發放了綠植,她便動起手來,一步一步把自家院子裝扮成如今的美麗庭院,成了街角一景。“我們曹邊可是AAA級景區,村子這么漂亮,我們不能失禮了。游客多了,村集體收益自然好起來。”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村民是最實在的。知道政府和村委是為大家好,做什么工作,總是會不遺余力地支持我們。”吳軍委回顧三年的曹邊時光,充滿感激。
“各出一點”寫出鄉村變形記
曹邊村正準備對存量的200多間民房進行3D建模,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針對每一棟建筑物的具體情況,提出更詳細的規劃、更美觀的設計和整改方案,推動存量農房風貌管控再上新臺階。“我們相信黨委政府統籌下,有村民的支持,政府出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社會資本出一點、村民各出一點,一定能把曹邊建設得更加美好。”吳軍委充滿期待。
針對村內現存大量“沉睡”的僑房,今年11月,曹邊還將舉行海外游子大會,邀請旅居海內外的鄉親回家鄉看看。“屆時,我們將宣講好‘百千萬工程’的現實意義,希望鄉親們放心將僑房的管理權委托強村公司。”中山市漕邊鄉創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阮立峰說,根據曹邊村的僑房結構,公司已準備幾套設計模板,可根據不同僑房的具體情況實施低成本改造,改造后引入更多具有市場潛力的新業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曹邊村這幾年的建設無疑為我們提供很好的經驗。下一步,南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認真部署,突出政府統籌和群眾的主體作用,聯動國企、社會資本、村集體的力量和村民們的廣泛支持,多做減法、少做加法、善做乘法、慎做除法,深入開展存量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逐步實現其他社區(村)農房風貌煥然一新。在南區大地寫出更多的鄉村變形記。”南區街道農業農村局局長陸永強補充道。
欄目策劃:郭錦潤 吳森林
欄目統籌:黃凡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