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假期,澳門文旅交出傲人成績單:10月1日至7日,澳門入境總旅客接近百萬人次;日均客量達14.1萬人次,同比上升22.9%;10月3日入境旅客達17.4萬人次,創澳門國慶假期最高日均和單日旅客量。
近年來,澳門逐步建立多元產業鏈,使澳門旅游展現出產品新、客源新、舉措新、觀念新的“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新形象。
讓歷史街區“活”起來
無論是經常往來澳門還是初來乍到的游客,說起澳門最具特色旅游景點,非大三巴牌坊莫屬。在青灰色的牌坊前,每天熙熙攘攘的游人找尋著各種角度拍下“打卡”照片。
沿著東望洋山,從東走到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再從南媽閣山,行至北白鴿巢公園,這一區域,為澳門歷史城區,由澳門半島的22座建筑和8處前地組成,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該建筑群中的建筑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保存了澳門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
游走于澳門街巷,可以看到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崗頂劇院仍在上演音樂會。奔走于中山與澳門兩地的寒秋先生介紹,為了發揮世界遺產的優勢,澳門特區政府還在這里舉辦了“法朵之夜音樂會”,讓觀眾從多角度認識葡萄牙傳統音樂法朵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的大三巴牌坊亦不定期舉辦“樂韻悠揚大三巴”音樂會,展現音樂與世遺景點的疊加魅力。此外,這里還設有沉浸式數字體驗展,回溯圣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的歷史風貌。部分文物建筑亦被打造成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電影館及飲食場所等各類城市空間,讓澳門獨特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承傳,也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前來澳門,感受這里的獨特文化。
美食文化成為獨特招牌
游走于澳門商場及商業街,處處能感受到美食的存在。不少商家在店鋪門口向游客推薦本地特色零食,并提供餅干、肉脯、蛋卷等供游客試吃。離開店鋪的游客,多數也提著大袋小袋包裝精美的禮品。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老字號手信店也成為澳門城市最具溫度和代表性的城市標識。
澳門業內人士陳先生表示,澳門手信行業還將繼續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商貿便利,用好電商平臺,積極拓展市場。特別是一些老字號,將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提高其門檻,須拿到產品品質認證,比如考取“M嘜”澳門產品優質認證等方可經營,確保質量,以保護好澳門手信行業長盛不衰。
2017年,澳門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這一大名片也是澳門寶貴的資源和優勢,對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近兩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又推出嶄新的“美食之旅”網頁、舉辦“美食之都廚藝展示”等活動、推出“美食文化推廣”專項資助計劃、制作美食宣傳短片、在內地及海外的線下推廣活動中加入美食元素、還舉辦餐飲行業培訓、推動美食與跨領域創意融合,并積極參與創意城市網絡及成員城市舉辦的活動等,讓澳門美食進一步深入人心,知名度不斷提升。
據最新出版的《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2024》顯示,目前澳門共有16間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認定,充分體現中西文化融合之獨特性。與此同時,澳門也是目前全球擁有最多五星級酒店的城市,《福布斯旅游指南》公布了2024年最新推介,其中澳門連續兩年成為擁有五星級酒店最多的城市,全澳共有22間酒店獲得五星級認定。
這些,為澳門的文旅業長足發展儲備了無窮的力量。
高質量推動“旅游+”聯動效應
2024年,在穩定旅客入境人次基礎上,澳門繼續優化旅游產品及服務,尤其積極開拓國際客源市場,豐富旅客結構,致力促進綜合旅游休閑業,推動“旅游+”聯動效應。
據介紹,澳門一方面鞏固大中華客源,配合赴澳自由行的政策,積極拓展客源。另一方面,在國際客源市場開展主題鮮明的大型旅游形象宣傳計劃,結合澳門全年盛事活動,進一步推動更多國際旅客到澳門度節假日。
“格蘭披治大賽車”是澳門乃至國際賽車界的一項重要賽事,每年11月在東望洋賽道舉行,是賽車迷一定不要錯過的盛會。澳門還修建了“大賽車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舒馬赫、塞納、漢密爾頓等知名賽車手駕駛過的賽車,同時還為游客提供賽車體驗。另外,澳門的演唱會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各類演唱會在澳門相當火爆,可以說澳門月月都有演唱會。
全民參與推進文化遺產保護
僅有天然優勢難以持久,持續高能必須發動全民參與,并不斷推陳出新。從2001年起,借澳門歷史城區申遺契機,澳門開展了大量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多種渠道與民間社團、私人機構合作,促進政府與民間雙方在文化遺產保護推廣方面的良性互動。
澳門通過發起“文物大使”計劃,在青年學生中培養了一批熱心傳播文保意識的“文物大使”,這是澳門的重要舉措之一。2004年,首批“文物大使”自發組織成立了民間社團“文物大使協會”,致力于加強針對青少年的文化遺產教育,并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幫助市民及游客深化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認識。
2014年,澳門特區《文化遺產保護法》正式生效,涵蓋范圍,不僅包括建筑遺產,還涉及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動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古遺產及古樹名木等的保護。此外,還設立了“文化遺產全民通報站”,讓市民就社區附近或生活周邊關于歷史建筑的狀況作出通報。
此外,市民還能通過撥打電臺熱線電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信息等方式,向政府傳達自己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聲音。
記者手記:
中山澳門文旅可資源共享
澳門與中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地緣相近,文脈相通,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關系。
澳門有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中山也有孫中山故居、孫文西路步行街、三溪古村等文化景點,這些景點不僅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是城市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和順德都是世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處于這兩城之間的中山,其美食也相互兼容,品種繁多,特色鮮明,小欖炸魚球、沙溪扣肉、申明亭三稔包、脆肉鯇、紅燒乳鴿、三鄉瀨粉、崖口云吞……成為兩大“美食之都”的良性補充。
業內人士認為,中山與澳門可以共同開發旅游產品,結合各自的旅游特色,設計“一程多站”旅游路線,讓游客能夠體驗到兩地的文化和風情。如游澳門,體驗歷史之城,再游中山,游孫中山故居,欣賞崖口稻田,暢游橫欄西江花海……這樣的路線能夠串聯起兩地的旅游資源,讓游客體味一把火熱的珠江口西岸之旅。
另外,澳門在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服務等領域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國際化經驗。中山可以與澳門的旅游學院等教育機構合作,共同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提升兩地旅游服務質量。在推動文化交流與推廣方面,可以通過舉辦文化節、美食節等活動,加強兩地的文化交流和宣傳,提高中山和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際上的知名度。
總策劃:伍學標?李慶輝
總統籌:程明盛?林小軍
策劃:吳森林 陳曄 黃凡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