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區的中和負碳科技(廣東)有限公司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來自馬斯克基金會贊助的全球碳減大賽XPRIZE Carbon Removal的評委對“全球首套空氣源碳捕集礦化一體化示范項目”進行現場評審,也標志著該試驗項目正式開車。據悉,該驗證項目可將抓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消化”成碳酸鈣并作為工業原料,為中國乃至全球碳中和提供解決方案。

“吃”進二氧化碳
“吐”出工業原料
中和負碳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為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山子公司,今年7月正式落戶中山火炬高新區。項目開車儀式現場,原初科技總裁蔡力宏難掩興奮之情。原初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主要為碳排放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硬科技解決方案。
十年磨一劍,原初科技開發了長期永久封存化學鏈礦化二氧化碳封存捕集利用技術(CCUS)和二氧化碳直接空氣源捕集技術(DAC)的世界首臺套示范項目。2024年5月,原初科技DAC礦化一體化技術參加全球碳去除技術大賽(XPRIZE Carbon Removal),從1325個參賽者中勝出,入選決賽TOP20榜,也是唯一入榜的中國公司。
記者現場看到,承擔將空氣中二氧化碳捕集礦化的設備是一臺大型工業化裝置。據介紹,DAC技術主要是捕集空氣中的存量二氧化碳,經過設備轉化礦化為碳酸鈣,而碳酸鈣又可作為工業原料進入循環經濟。“我們做的事情,簡單理解就是從大氣中把二氧化碳抓進來‘消化’。中山的這臺示范裝置,每年能去除二氧化碳1000多噸。”蔡力宏介紹,中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城市的營商環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從選擇中山到項目落地執行,前后只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未來,企業將重要的設備制造和下一步的碳交易業務都放在中山。

負碳技術為全球碳中和
提供解決方案
當日,XPRIZE大賽評審組對該設備技術能力進行全面評估。“DAC技術用非常獨特的方式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這是捕集二氧化碳的眾多創新解決方案之一,非常高興看到它在這里成功運作。”XPRIZE大賽技術負責人Michael Leitch向記者介紹,他和一支工程師團隊一起在中山待三天,全面查看企業的設備性能,檢查數據并詳細了解整個過程。明年,若該項目實現礦化1000噸二氧化碳的現實目標,有望在全球大賽取得好成績。
當下,世界主要國家都設定了到2050-2060年達到碳中和或零排放的目標,中國也制定了“30·60”雙碳目標。蔡力宏介紹,除了大規模應用可持續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外,負碳技術的開發應用對于抵消難減排工業,如航空、材料工業等的二氧化碳排放至關重要。
中山公司正在推進建設每年去除3000噸二氧化碳的全球示范項目。而原初科技正在與央企合作伙伴合作,共同開發10萬噸和百萬噸產業化項目,為中國和世界提供急需的二氧化碳億噸級解決方案。
在中山成功投資康方生物的勤智資本也將“橄欖枝”拋向了原初科技。深圳前海勤智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大杰解釋,我國把低碳戰略作為中長期戰略發展目標,這幾年原初科技通過扎實的科研,真正走通了從空氣源里直接捕捉固化二氧化碳的技術路線。“DAC技術的副產品碳酸鈣只是表層的經濟效益,最終的經濟效益將由未來的碳交易產生。”湯大杰充滿信心地表示,勤智資本10年前投了康方生物,助力中山取得生物醫藥領域的優勢地位,希望這次能夠助力中山再建成碳交易集中地。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