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炬高新區博凱社區收到一面從湖北寄來的錦旗,上寫“保護弱勢權益,構建和諧社區”。原來,該社區一位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老年業主把市場價55.8萬元的房產以20萬元低價賣給房產中介。發現這一情況后,博凱社區積極協助業主將買房人告上法庭,法院判決交易無效,為業主挽回經濟損失351386元。

事件:55.8萬的房子20萬賣了
2011年11月,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嚴女士在凱茵新城購買一處建筑面積約79平方米的房產,隨后在此地居住。2022年4月8日,嚴女士與黃某某分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書》《廣東省房地產買賣合同》,其中《房屋買賣合同書》約定,嚴女士將這處房產以20萬元賣給黃某某,《廣東省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出售涉案房屋價格卻為55.8萬元。2023年,嚴女士的哥哥嚴先生到嚴女士家里整理物品,意外發現妹妹的房產以20萬元賣掉。意識到不對勁的他向博凱社區居委會反映。
接到反映后,博凱社區立即協助嚴先生了解情況,得知買主黃某某是凱茵新城某二手房中介從業者,對周邊房屋市場價十分熟悉,卻在嚴女士精神不穩定的情況下與其進行房屋買賣,交易顯然有失公平,根據法律規定合同應屬無效。于是嚴先生以嚴女士監護人的名義向法院提出主張,要求黃某某返還房屋,或支付房屋差價損失。
該案于2024年1月8日立案,7月8日,市第一人民法院判決該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法院審理認定,嚴女士長期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早在2023年11月28日已被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買主黃某某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嚴女士簽訂合同時為精神正常、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故交易雖然成立,但并沒有實際生效,處于“效力待定”狀態。現嚴先生為嚴女士監護人,拒絕追認案涉房地產的買賣合同,故雙方簽訂案涉房屋的買賣合同無效。
庭審中認定涉案房屋已于購入后轉賣,轉賣價格為558000元。因雙方買賣合同無效,故黃某某應將因涉案房屋所獲利益即差價款退回,差價款為351386.42元,計算方式為:55.8萬元-20萬元-6613.58元(黃某某支付個人所得稅)。

家屬:中山人有大愛
對此結果,嚴先生表示十分感激。“博凱社區近10年來悉心照顧我的妹妹,還充當她的臨時監護人,多次把她送往醫院,真正展現了中山人的大愛,”嚴先生表示,此次事件中,社區幫忙收集證據、尋找律師,終于打贏了官司,“作為家屬,我們感到非常溫暖。我們本該親自去中山送錦旗的,但是我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就找人制作了兩幅錦旗,寄給博凱社區和律師。”
博凱社區黨委委員、居委委員、婦聯主席李婷接受采訪時表示,嚴女士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獨居老人,社區一直對她格外關注。“這次接到線索后,我們立即聯系社區駐點律師陳一杏。為了證明嚴女士在房屋交易期間患有精神疾病,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社區積極協助聯系公安和疾控部門開具病情證明。好在證據確鑿,我們最終順利幫嚴女士挽回了損失,感到十分欣慰。”
李婷表示,作為社區黨員干部、婦聯工作人員,她們的工作職責就是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看到居民群眾臉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本案原告代理律師、上海市匯業(中山)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一杏提醒,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家屬應該多關注患有精神疾病的群體,以免他們的財產被騙,“如果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我們建議家屬先從法律上認定他們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背著家人簽訂的任何合同都是無效的,可以避免風險。此外,我們也提醒廣大市民不義之財不要碰。”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