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中華人民共和國75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離不開每一位普通勞動者的默默奉獻和辛勤付出。國慶節到來之際,本報特開設“我們的節日?向祖國告白”欄目,采訪了在中山不同崗位的勞動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親身感受和見證了行業和城市的滄桑巨變,來聽聽他們對祖國的告白——
今年43歲的孫強是中山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從醫16年來,他從一名剛從醫學院校畢業的博士成長為全省有名的肝膽外科專家。
一路走來,他見證了科室、醫院以及中山醫療衛生事業的飛躍發展。這個國慶假期,孫強和他的同事們將繼續留在醫院,查房、做急診手術,對他們來說,“國慶我在崗”,是他們對祖國生日的深情告白。
科室門診量和手術量大幅提升
大學本科畢業后,孫強繼續讀研究生,他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肝臟移植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時,他曾和導師一起到中山市人民醫院做過三四次肝移植手術,當時廣州也僅有幾家醫院開展肝移植手術,那時他對中山的感覺非常好,中山不僅經濟發展較好,還是一個宜居城市,醫療條件、醫療水平等各方面在廣東省都排在前列,“這里一定有我事業發展的舞臺,所以畢業后就選擇來到到中山工作。”孫強說。
孫強記得,剛進入中山市人民醫院時,他所在的肝膽外科做開放性手術比較多,只有膽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鏡手術,其他方面做微創手術很少。科室診室不多,出診的醫生也少。經過十幾年發展,現在中山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已經有19個診室、53張病床,門診量、手術量逐年提高,現在年門診量達3萬多人次,手術量達2000多臺,是當時的五六倍。隨著醫療技術的日益發展,現在該科室95%以上的手術都可以用微創來做,肝膽外科醫療技術水平在全省排在前列。
“剛工作時,科室一年能做20多例肝移植手術,當時都是開放性手術,最近兩年開始用微創手術做肝移植,現在一年做肝移植手術40多例。我們肝移植的微創手術和國際是同步的,國外可以做,我們很快也能開展,醫療技術的發展是與國際接軌的。”孫強說,每當看到肝移植技術將一個個處于死亡邊緣的病人挽救回來的時候,他覺得能進入這個專業是幸運的,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外科技術,同時也激勵他把專業做好,去挽救更多的病人。
見證醫院和中山醫療技術飛躍發展
16年來,孫強和科室一起成長,見證了中山市人民醫院的發展。目前醫院年門急診量超260萬人次,出院9.8萬人次,全院手術及操作8.53萬人次。微創治療覆蓋全院所有手術科室,高、尖、微創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以介入治療為主線的心血管內科是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急診介入治療量及成功率居全省前三。顱腦疾病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省內領先,急性腦血栓的取栓治療更是國內領先。
在孫強的印象中,不僅是科室和醫院取得較大的發展,這些年,整個中山的醫療發展也是很快的,特別是鎮街醫院,這些年開展的手術種類更多,手術質量提高很快,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就醫環境越來越好,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更高,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近年來,中山積極構建“頂天立地強腰”的醫療衛生發展新格局,以“醫聯體建設”為牽引,推動全市形成“分級醫療、急慢雙治、雙向轉診”的合理就診秩序。作為一名肝膽外科專家,孫強經常定期去中山市人民醫院的醫聯體醫院坐診,他深切感受到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大醫院的服務,對大醫院專家的歡迎。
作為一名醫生、科室主任,孫強同樣關注著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新一輪健康廣東建設暨深化醫改考核結果出爐,中山總成績榮獲全省第一,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7.5%,中山市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指數、居民健康素養和總體健康水平穩居全省前列,健康中山建設步履穩健。這一切都讓孫強深受鼓舞,他非常自豪自己是中山醫療衛生戰線的一分子,見證了科室影響力快速提升和醫院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中山近年來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力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建設健康中山的成效。
孫強認為,只有將個人提升融入科室和醫院發展中,把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中,讓個人力量與家國情懷共振,才能“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讓人生的色彩更加絢爛。只要盡心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為國家添磚加瓦。這個國慶假期,他會和科室醫護人員一起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行動默默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用這種方式向祖國告白。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