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的“雙力驅動”下,民宿業迅速崛起,成為文旅消費市場的“新寵”。這股民宿熱潮也席卷了中山。
自2020年底中山首家旅游民宿登記亮相以來,至今全市已有50多家風格各異的民宿完成登記備案。它們星羅棋布于南朗街道、五桂山街道、三鄉鎮等風景如畫的區域,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相融,不僅讓沉睡的古建筑和傳統村落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更為中山的經濟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隨著民宿業的蓬勃發展,中山民宿也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一系列的發展挑戰。如何讓中山民宿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在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的同時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又如何進一步激發民宿對鄉村發展的推動力,與旅游業態深度融合?為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記者一行日前深入走訪了近年來民宿經濟發展火熱的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以及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鎮”的斗門區蓮洲鎮,希望通過實地了解和學習,為中山民宿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斗門鎮】
“民宿+文化”
融合發展出新意
9月,秋意漸濃,景致如畫。從縣道582驅車轉入珠海斗門區斗門鎮下洲村,直行至下洲村山腳,在村莊郁郁蔥蔥的綠樹間,隱約可見20多棟精致裝點的鄉間小屋。白墻黑瓦、庭燈木門,獨門獨戶的鄉間小屋讓人眼前一亮。這里,就是一席·半山渡民宿。
下洲村位于斗門鎮西北面,是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里竹林簌簌作響,溪間流水潺潺。
走進一席·半山渡民宿,一棟名為“白露”的房子,讓人忍不住停留。房子門前青磚斑駁,屋內閣樓布局獨特,古色古香,充滿新中式的美感。
而在旁邊的“二號院”,則有著古樸木門、天井小院、露天陽臺、假山流水等。走上露臺,遠處可觀連綿青山,近處可觀村子全貌,可謂是都市人逃離城市喧囂、尋覓田園生活的“詩和遠方”。
一席·半山渡民宿主理人趙倩介紹,民宿在2021年開業,民宿的房子,是在對下洲村閑置已久的老舊民房經過修舊如舊改造后煥然新生的,保留了墻體青磚、屋檐雕花、閣樓房梁等斗門鄉村建筑特色。
“當時將民宿落地在下洲村,主要是覺得這個村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同時這里是珠海文明村,村道、村屋建設得非常好,民風淳樸。”趙倩說,目前民宿有45間客房,深受廣州、深圳、東莞、香港、澳門等周邊城市居民的喜愛,尤其在港珠澳大橋開通,“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后, 節假日均是住滿。
文化底蘊深厚,是這家民宿選擇落戶在這個村的原因。而距離這家民宿不足兩百米處,正是斗門文化展示的“聚集地”——斗門印象小鎮。
來到斗門印象小鎮紅彤彤的牌坊門前,立刻感受到一派喜氣洋洋。這里的小街小巷、一步一景、一磚一瓦,都在講述著斗門故事、斗門文化、斗門韻味。
“食得香餅家”“整只乳鴿”“苦盡甘來涼茶鋪”“何叔公鴨扎包”……斗門印象小鎮里近30家店鋪各具特色,不僅售賣斗門鍋邊糍、炸糯米雞、艾餅茶果、古法叉燒、乳鴿、牛雜等特色美食,還有來自斗門、粵西、粵北、貴州等多個產地的農副產品。
此外,這里提供了拓印、扎染、皮影、陶藝等豐富的非遺體驗項目,節假日提供各類非遺傳承花樣節目表演,包括木偶戲演出、舞獅、變臉表演等,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業態。與此同時,由斗門區融媒體中心主辦的斗門農耕品牌項目——“我有一畝田”持續深耕鄉村,陸續為下洲村舉辦砍甘蔗、收割稻谷等系列農耕研學活動,源源不斷為鄉村帶來人流和注入農旅發展活力。
“近年來,在斗門區、斗門鎮大力指導和支持下,村里便開始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除了吸引民宿落戶,同時挖掘村內文化資源,開發農耕研學項目,發展富有創意的文旅項目。”下洲村后備干部羅可晴介紹。
據悉,2022年斗門鎮下洲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與珠海匯華博雅旗下子公司珠海市鄉創鄉村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攜手,成立村企合作公司——珠海市斗門印跡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村企公司成立后,迅速盤活閑置宅基地,對傳統廣府民居進行全新規劃、設計,在充分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結合下洲村打造斗門印象小鎮的發展愿景,巧妙融入了斗門文化元素和嶺南民居的特色,對古村落的建筑群進行了“修舊如舊”的精致改造。
同時,斗門印象小鎮在創立初期就引入了“互聯網+”模式,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服務平臺。
“平臺不僅可以對每一筆收入進行實時監控,還能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為各店鋪提供個性化的經營指導,確保新業態的健康發展。”印象小鎮項目運營經理姚海嘉介紹,他們會根據市場反饋和數據分析,靈活調整店鋪經營內容和活動安排,從而增強用戶粘性和滿意度,未來還將繼續拓展民宿等更多元化的服務領域。
斗門印象小鎮讓想來這里游玩的游客,能夠一次性體驗到斗門特色美食和獨特的鄉土人情。據悉,自2023年1月斗門印象小鎮正式營業后的首個春節假期,共迎來游客10萬人次,單日最多2萬人次。目前,斗門印象小鎮已累計接待游客逾25萬人次,營業額超160萬元,已為50多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在羅可晴看來,民宿是文旅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全面發展,還需引入更多新興業態,以完善游客的多元化體驗。“可以說,斗門印象小鎮是我們文旅發展的又一重要支點,它與民宿交相輝映,共同豐富了鄉村文旅的業態。”
民宿發展
不能是簡單的1.0版本
一席·半山渡民宿的發展是斗門鎮民宿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斗門區斗門鎮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的同時,吸引了不少企業、當地青年到村里開辦民宿。目前,該鎮已有20多家民宿開門迎客,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斗門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最美村鎮之一,還是省級旅游風情小鎮、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吸引民宿企業選擇這里的原因。”斗門鎮黨委委員、團委書記李超表示,“我們一直認為,沒有文化的景區,是很難實現長期運轉發展的,斗門區、鎮黨委政府一直在思考和謀劃,如何將斗門鎮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片,轉化為與旅游相融合的文化資源。”
“民宿產業要實現長遠發展,不能只是單純的民宿1.0版本,而是要整合更多資源,要與文化資源,與通過‘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工作實現的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提升,以及周邊餐飲配套等資源進行整合。”李超透露,目前斗門區、斗門鎮正在謀劃“三村規劃”,即整合上洲村、下洲村和新鄉村的優質村居旅游資源,計劃通過打造示范區,將民宿串聯成集群,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李超介紹,同時,斗門鎮將積極整合鎮里的豐富旅游資源,如御溫泉、金臺寺、斗門舊街、斗門接霞莊、排山古村等的旅游資源以及大赤坎叉燒等美食特色,通過政府的頂層設計,將這些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旅游體驗。

【蓮洲鎮】
“民宿+農旅”
融合發展聚人氣
輕叩銜環,慢慢推開兩扇老房門,在蒼山綠竹間走進蓮洲鎮東灣村的沙灣小院民宿,迎面而來的是清幽的院落、雅致的新中式建筑。
東灣村被譽為珠海的“桃花源”,田園廣闊,以河為脈,依山傍水,是鄉村振興市級樣板村,2023年被評為全省“百千萬工程”的首批典型村。近年來,東灣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盤活農房、土地等閑置資源,推動民宿產業迅速興起。
“沙灣小院是2019年10月開業的,總共有6套院子。這里以前是閑置農房,我們租了村民的房子后,以舊修舊,按照嶺南水鄉的風格進行設計和改造。”沙灣小院負責人、珠海朗濤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營銷宣傳負責人梁兆娟介紹,民宿的客人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來大灣區的游客,一類是周邊的商務客人,還有一類是來這里舉辦花園婚禮、燒烤團建活動的客人等,周末基本都是滿房。
記者發現,這家民宿除了提供住宿功能,還將農業特色植入民宿運營和文旅開發中。在距離民宿不遠處,這家企業經營著一塊占地約20畝的蓮花荷塘,種植著近5000株九品香水蓮花。
“蓮花荷塘以觀光、采摘、蓮花苗培育、科普、研學,以及蓮花系列農產品深加工為主要功能,來民宿的游客們,可以到荷花塘賞花品茶,泡香水蓮花花瓣浴,盡享休閑尋蓮之旅。”梁兆娟告訴記者,公司還創新開發了文創產品如蓮花茶、蓮花餅、蓮花工藝團扇、蓮花書簽,蓮花杯墊等,這些產品深受民宿游客歡迎。
蓮洲鎮黨群服務中心文體宣教部負責人李楷鋒介紹,近年來,蓮洲鎮依托獨特的農業景觀和豐富的農業生產生活,打造出以“農旅”為主題的民宿體驗。除了蓮花荷塘,該鎮還依托于2021年開放運營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嶺南大地這個“引流型平臺”,大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促進民宿發展。
同時,為喚醒農民手中這份沉睡的資產,近年來蓮洲鎮創新盤活方式,通過“農民自愿有償流轉、村集體統一出租、資本下鄉辦民宿”的模式,走出了“公司+農戶”的民宿經營路子,通過村企合作的形式,民宅改民宿,村民變管家,公司與村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二次創業,促進村民增收。
為促進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蓮洲鎮推出《蓮洲鎮民宿扶持獎補辦法》,重點對新建擴建、經營良好、特色鮮明的民宿進行獎勵和扶持。
如今,像沙灣小院這樣的民宿,在蓮洲鎮還有很多。數據顯示,該鎮已有石龍村天天惦記、十里蓮江荷院和嶺南大地順水居等民宿12家,民宿房間數共183間,床位數共312張,2023年全年累計住宿人數約20000人次。民宿項目在蓮洲鎮呈現“遍地開花”之勢,民宿經濟已形成聚集型產業。
2021年,蓮洲鎮獲評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鎮。2023年,十里蓮江荷院、嶺南大地順水居獲評“珠海市十大最美鄉村民宿”。沙灣小院、天天惦記獲評廣東省首批驛道鄉村酒店。
李楷鋒介紹,蓮洲鎮還將民宿與研學、文化、體育、非遺等多元業態緊密結合,大力開展珠海蓮洲農艇文化嘉年華、“羅非魚王”垂釣大賽、水上婚嫁集體婚禮、斗門龍舟起龍儀式,蓮洲鎮村BA大賽、蓮江村百家宴等活動,以及打造“蓮洲宴”等,為蓮洲酒店民宿引流,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蓮洲品美食、賞非遺、游鄉村、住民宿。
此外,今年,蓮洲鎮與珠海公交集團聯合打造“蓮洲鄉村振興號”旅游觀光專線和“百團進蓮洲”旅游項目,在港澳游客人流量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口岸、山姆會員店等重點交通站點宣傳接駁,專線招攬港澳游客,為蓮洲酒店民宿“攬粉”。

【成效】
多舉措助推民宿產業壯大
各村民宿形成錯位發展
在深入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民宿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斗門區展現出了積極的探索態度和豐富的實踐成效。為了振興鄉村并推動民宿業的蓬勃發展,斗門區政府優化頂層設計,出臺了《珠海市斗門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20-2030》。這一規劃不僅系統梳理了區內的文化旅游資源,更明確了市場定位,為鄉村旅游的發展繪制了清晰的藍圖。同時,《珠海市斗門區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頒布,也為酒店和民宿行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助推了產業的壯大。
在民宿產品的打造過程中,斗門區巧妙地融入了“因地制宜”、錯位發展的理念。斗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旅游促進股相關負責人陳換介紹,具體而言,斗門鎮通過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遺跡和人文故事,依托康養溫泉、歷史街區、美食文化等資源,構建出以“文旅”為特色的民宿體驗;蓮洲鎮則打造出以“農旅”為主題的民宿體驗。兩者各具特色,為游客提供了別具一格的住宿選擇,這些舉措都為斗門民宿發展積累起了品牌效應。
此外,斗門區積極抓住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及“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機遇,邀請香港旅行社行業代表來斗門“踩線”,推出旅行團旅游線路,推出系列“美食組合拳”,舉辦“斗門盛宴”活動等,并在春節、“五一”“十一”等重要節慶,推出特色民俗文旅活動,制定“港(澳)車北上”鄉村旅游精品路線等,吸引游客前來。

【建議】
可招募“雙城文旅體驗官”
推動兩地交流發展
“中山、珠海離得很近,兩地都是香山文化的傳承者,流淌著獨特的水鄉血脈,中山和斗門也擁有相似的民宿產業積淀。”在采訪中,陳換、李超向記者表示,兩地可以攜手共同挖掘和梳理文化資源,聯合舉辦文旅活動、開發旅游線路,更可以借助大灣區的整體優勢,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品牌。
事實上,李超是中山和珠海的雙城生活者。他住在中山,每天前往斗門工作。作為“雙城生活者”,李超富有創意地提出了招募“雙城文旅體驗官”的設想,希望通過體驗官互換體驗兩地獨特風情的方式,進一步宣傳兩地的旅游資源,促進兩地文旅的深度融合。
對于未來發展,李超認為,資源互補是大趨勢,特別是在大灣區和珠三角建設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變得更加密切。他期待在頂層設計的推動下,中山與斗門能夠進一步加強文旅產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拓、品牌共建的目標。
總策劃:伍學標 李慶輝
總統籌:程明盛 林小軍
策劃:吳森林 陳曄 黃凡
統籌:王帆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