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20日是全國第22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當天,由市文明辦主辦的“德潤香山 共享文明”9.20公民道德宣傳日文明實踐活動暨“身邊好人”微視頻發布會在中山好人館舉辦。
活動現場舉行身邊好人微視頻發布會啟動儀式,發布首期身邊好人微視頻12條,并邀請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代表開展現場事跡分享交流,進一步發揮“中山好人”的道德力量和榜樣示范作用,充分形成關愛好人、爭當好人、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首期身邊好人微視頻聚焦助人為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不同類別“好人”和道德模范,多維度、立體化呈現平凡生活中好人榜樣的日常點滴、處世觀念、為人情懷,充分展現他們各自不凡的感人事跡,全面彰顯中山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濃厚博愛樂善氛圍。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山共選樹“中山好人”867人,各級道德模范超100人,其中88人入選“廣東好人榜”、45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今年以來,市文明辦已精心策劃組織拍攝各類“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等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先進典型的短視頻,接下來將陸續與廣大市民群眾見面。
市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策劃過程中,市文明辦特別注重小切口呈現凡人善舉,力求每一個短視頻都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讓這些感人的故事成為傳播愛與文明的橋梁,激勵更多人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引導社會各界關愛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去。

【好人事跡】
——龍鶯女——
2023年第三季度“廣東好人” 、第八屆廣東省道德模范龍鶯女是首位上臺分享的嘉賓。她不僅是街坊鄰里公認的偉大母親,更用愛、勇氣和智慧把溫暖傳遞給更多的特殊孩子。1996年,龍鶯女的女兒小恩因出生時缺氧,被診斷為多重殘疾,甚至被醫生斷言“最多只有半年生命”“永遠只能躺在床上”。當周遭充斥著“放棄吧”的聲音時,龍鶯女和丈夫毅然下定決心要全力救治女兒。
在他們夫妻倆的精心呵護下,一個個“生命奇跡”相繼在小恩身上誕生:活下來、學會走路、學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入校學習、出門工作……其中付出的愛,流下的汗與淚水,只有龍鶯女夫妻二人才能體會。
自己淋了雨,龍鶯女夫妻倆也想為更多如小恩一般的孩子撐個傘。2018年,他們創辦了中山德潤護理服務機構,致力于幫助從特殊學校畢業后無處就業的特殊青年,陪伴他們訓練、學習、交友等,帶動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小恩也在這所機構里當上了工作人員,靠自己的雙手有了收入。
“我們會不忘初心,繼續堅持公益,希望能夠實實在在幫助更多家庭和特殊孩子。同時也希望我退休以后,能有更多有愛心的人士加入我們機構,把德潤繼續做下去,解決更多家庭的后顧之憂。”
——龍鶯女
——李克——
說起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廣東省愛國擁軍模范李克,不少中山街坊鄰里都甚為熟悉。他不僅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軍人,一位博愛擁軍的志愿者,更是一位致力于講述愛國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的“紅色守護人”。
30多年來,李克身體力行,多次奔赴廣西邊境尋找中山籍戰友、慰問犧牲戰友英靈,并踏遍內蒙古、西藏等地慰問戍邊戰士。他還用自己的方式持續關懷著烈士家屬、慰問參軍老兵。“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的烈士用生命和鮮血守護出來的。我們去祭拜犧牲的戰友,向大家講述他們的故事,是希望讓年輕一代記住他們的英勇事跡,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把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李克說。
2018年,李克牽頭成立東區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服務隊從最初的8名退役軍人,目前已發展壯大至400余人。隊員們的身影廣泛活躍在基層理論宣講、社區公益服務、大型文化活動、街頭巷尾綠化清理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
“推動中山文明水平不斷提升,一定要用個人的微光去帶動更多的人,將博愛傳遞給更多的人,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
——李克
——凌志坤——
“中山好人”、中山市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中山市凌志坤宣講工作室負責人凌志坤也是大家都頗為熟悉的一位榜樣。報刊電視上,街道社區里,學校廣場上,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從1995年退休至今,凌志坤堅持每天讀書看報,研學政策理論,手寫歷史回憶錄,為中山各項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今年凌志坤89歲高齡,但他卻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堅持寫作。時至今日,他已創作11本《我的老年夢》書籍。多年來,凌志坤擔任基層社區、鎮街和市級三級百姓宣講員,腳步遍布各鎮街,將黨的創新理論以講故事的方式讓群眾聽得明白、聽得進去。除此之外,他還格外關心關注中山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推動老舊小區電梯加裝等民生政策落地。
“我的老年夢就是繼續發光發熱,為人民服務。作為離退休干部,我有大把的時間精力去學習,我還想繼續發光發熱,為基層群眾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貢獻我自己的微薄力量。”
——凌志坤
——韓玉文——
“我希望通過我的鏡頭展現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生和故事,呈現出溫暖人心的作品。”第五屆中山市道德模范、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紀錄片中心首席攝影師韓玉文從事影視攝制工作已有18年,他專注于紀錄片攝影創作,所參與拍攝的作品在央視乃至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
2014年美食人文紀錄片《味道中山》第一季亮相央視紀錄頻道,影片播出之后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而在影片創作之初,韓玉文被任命為該紀錄片的總攝影,對于如何用鏡頭呈現美食及其背后的故事,他的心里并沒有答案。為了拍好《味道中山》,韓玉文帶領團隊對標國內一線美食類題材作品,逐一分解研究每一個鏡頭、每一組畫面銜接。在實際拍攝過程中不斷尋找最佳機位,精益求精每個畫面的細節要求,才最終有了人們所見到的《味道中山》。
“能用鏡頭記錄身邊感人的人和事,記錄中山以及整個灣區、整個中國的偉大時代變革和發展,我覺得作為一個紀錄片人,我很幸運。作為一名攝影師,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一旦拿起了攝影機,必定要使出百分之百的工夫和心力,一定要對得起取景器里面流逝的時光。”
——韓玉文
——其余“身邊好人”微視頻——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