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與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達地水族鄉相隔約900公里,卻因為粵黔協作緊緊地聯系在一起。9月14日,達地水族鄉舉行產業聯村分紅大會,中山企業廣東優食坊餐飲集團董事長賴東生向烏空、也蒙、排老、達地4個村發放分紅20萬元。
經過不到一年的實踐,“聯村黨委+西江蒸領鮮”模式在國家東西部協作戰略的指引下,響應“萬企興萬村”,不僅為偏遠村莊集體收入實現了零的突破,還在推動鄉村人才培養、解決脫貧戶就業、帶動鄉村種養業規模化發展等方面探索了一條聯農帶農、推動村集體持續增收的有效路徑,全面激活了鄉村振興產業鏈。
“聯村黨委+西江蒸領鮮”模式,用“飛地經濟”模式,由雷山縣統籌財政銜接資金400萬元入股廣東優食坊餐飲集團,在黔東南州西江千戶苗寨開辦蒸領鮮鄉村振興示范店(簡稱“西江蒸領鮮”),達地水族鄉烏空、也蒙、排老、達地等邊遠村成立聯村黨委,西江蒸領鮮與聯村黨委開展廣泛合作。
賴東生表示,通過建立“保底+股份分紅”利益聯結機制,明確達地水族鄉烏空等4個村的保底分紅資金為20萬元。同時,西江蒸領鮮優先向聯村黨委長期、穩定地采購優質食材,并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西江蒸領鮮自2023年11月15日正式營業以來,聘用達地水族鄉烏空、也蒙、排老、達地4個村10人,聘用雷山籍(除以上4個村外)脫貧群眾11人。目前,已帶動497戶農戶參與種養殖產業,283戶脫貧戶(監測戶)參與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村集體收入實現了零的突破,我們不僅有分紅,合作社還聯動108戶社員家庭戶,通過養雞、種菜等,一年有了幾十萬的收入,有好幾位在外務工的村民給我打電話要回來搞規模化養殖。“烏空村支部書記、主任王正文激動地說,以前農產品沒有銷售渠道,村民不敢養不敢種,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如今借助蒸領鮮有了穩定的食材銷售渠道,村里發展產業更有信心了。
達地水族鄉聯村黨委副書記、小烏村支部書記楊州說,2024年1月,聯村黨委正式成立,成員由村干部、技術員、致富帶頭人共17人組成,利用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前店”優勢,聯村黨委作為“后廠”統籌各村生態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將分散的食材進行集中化、統一化配送,已帶動食材銷售160余萬元,激發了農戶規模化種養殖的積極性。達地水族鄉還選派優秀村干部到西江蒸領鮮店掛職學習,為鄉村振興培養懂市場、善經營的人才。
達地水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潘承龍表示,達地水族鄉是雷山縣最偏遠的鄉鎮,以前受制于交通和基礎設施等不利因素,農產品走不出大山,農戶發展種養殖業沒有動力,增收比較困難。如今隨著交通的改善和西江蒸領先提供穩定的食材訂單,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特色化養殖的動力更強了,今年前三季度,達地鄉生產性收入明顯增加。不僅如此,產業振興帶動人才振興,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林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