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的暖陽下,中山神灣咸淡水禾蟲稻實驗基地上演了一幕幕豐收的喜悅場景。9月13日下午3時,隨著農人們有力的腳步,打谷機與飽滿的谷粒碰撞,發出悅耳的“秋之樂曲”。農人們捋下稻谷,見證了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與田優香養老產業(中山)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品種禾蟲稻的成功試種。
回顧今年6月中旬,這些經過精心選育的禾蟲稻秧苗,在科研人員的呵護下,被移栽插秧至神灣咸淡水禾蟲稻實驗基地。它們不僅承載著提高產量和口感的期望,更肩負著探索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的重任。
在實驗田里,風吹過金黃的水稻,迎來陣陣稻香,農人們滿懷期待,希望在接下來的禾蟲季能再次迎來豐收。據悉,該基地試種2個品種分別是耐鹽品種“廣紅3號”、絲苗米品種“19香”,在神灣鎮咸淡水交界的灘涂耕地開展“水稻+禾蟲”示范試驗。
項目負責人、宏天科技投資(中山市)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付日科興奮地介紹,第一天收成已超過了未經改良灘涂耕地水稻100多公斤的畝產,經過初步測算,新品種禾蟲稻的畝產已經遠超未經改良的灘涂耕地水稻,預計最終畝產將達到200多公斤。收成后,經改良的“南京香粘廣紅3號”禾蟲稻產量較高一些,年底將向神灣鎮咸淡水交界的其他灘涂耕地推行耕種;“19香”則會推廣在基本農田里種植。
神灣鎮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咸淡水禾蟲稻的育種和推廣工作,希望能真正實現“向灘涂要糧”。禾蟲稻村民一直有種植,過去神灣地區灘涂耕地種植的野生糙米品種,口感差、產量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通過品種改良,他們期望能夠在畝產和口感上實現質的飛躍。接下來,目標是將禾蟲稻畝產提升至250公斤/畝。項目一經落地,神灣鎮海港村西江邊、堤壩近1000畝灘涂耕地將推廣耕種。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見習記者 高倩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