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家居看中國,中國家居看佛山。作為全國最成熟、全球最大的泛家居和建材產業鏈集群制造基地,佛山的泛家居產業規模已超萬億元。為進一步塑造“有家就有佛山造”這一產業IP形象,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佛山近年來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泛家居產業進行數智化轉型,并建設一批轉型示范工廠和產業集群,以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稱“維尚集團”)為代表的企業成效尤為顯著。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質生產力要素,維尚集團旗下維意定制品牌成功打造了國內全家居行業首個“AI好設計工場”,同時依托強大的工業4.0智能制造生產能力讓個性化定制實現批量生產。
近日,本報記者團走進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認定企業——維意定制,從一家傳統家具制造企業的轉型之路中,尋找可供中山參考的經驗和方向。

立足行業痛點研發設計“神器”
在毛坯房內轉上一圈,不足五分鐘,先進的信息采集儀器便能迅速捕捉到房間的每一寸面積、每一面墻體的結構細節。而在裝修門店,只需上傳毛坯房的照片,搭配幾個精選的關鍵詞,轉瞬間,一份量身定制的全屋設計方案便躍然眼前。
這便是維意定制品牌“AI好設計工場”的應用場景,它依托于一個龐大的信息數據庫,將家居設計的復雜流程簡化至極致。維意定制總經理張志芳自豪地介紹,這個專門致力于打造個性化室內設計方案的“工場”,其交付的設計方案已經能夠媲美中高級設計師的專業水準。展望未來,室內設計、室內裝修以及建材、家具家居銷售門店的設計需求,都有望由這間前沿的“工場”一手包辦。
打造“AI好設計工場”的想法,是企業立足于解決行業痛點而提出的。一直以來,全屋定制行業對設計師的需求和依賴都比較高,但優秀的設計師屬于稀缺資源,一個普通的門店想要培養一位設計師,往往要花費較大的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一些縣城的門店甚至很難請到設計師。加上設計師日常要處理很多瑣事,如跟客戶洽談、量尺復尺、加班加點出圖改圖、跑安裝現場等,設計效率偏低,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導致最終的效果難以與客戶的期待值相匹配,進而影響門店的成交額。
張志芳說,這樣的痛點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擾著維意定制,因此她下定決心,要打造出一款既能解決用人難題,又能保障設計水準和效率,更能減輕設計師工作壓力的“神器”,進一步強化維意定制全屋設計的優勢,同時促進泛家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應用一年助攻門店成交額破2億
從想法到落地到運行,維意只用了短短數月,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這樣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先天優勢與后期努力缺一不可。
張志芳說,做定制必然存在著個性化與差異化,就像餐館點菜勾選菜單一樣,每一桌客戶點不一樣的菜,選不一樣的口味,相當于每個用戶都是一個細分市場。面對客戶形形色色的需求,“AI好設計工場”如何進行有序化、標準化、規模化,且高效率地對外輸出,讓客戶拿到滿意的個性化方案,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攻克難關的過程中,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圓方軟件(維意定制前身),以強大的軟件、系統研發實力為“AI好設計工場”的研發提供了軟件基礎,維意定制成立二十一年來所積累的500多萬個家庭樣本,也為“AI好設計工場”的運行提供了信息量龐大的數據資源。在這些“先天優勢”的加持下,“AI好設計工場”團隊用幾個月的時間,深度對接一線門店設計師,和后臺研發團隊持續不斷地做技術攻關,最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審、拆、派”機制,配合AI進一步提效。
其間,也有人質疑“AI好設計工場”的出現,可能會造成設計師創造性與個性化的缺失。對此,張志芳表示完全不用擔心,目前維意定制的數據庫已涵蓋全國90%以上的戶型,常規的設計模板大多是通用的,但具體的搭配完全可以基于用戶需求以及設計師的創造來實現個性化。
2023年上半年,在經歷了數個月的研發與改進后,“AI好設計工場”開始逐步推廣至一線門店,在真實的應用場景中,設計產出質量和效率相比過去都有了新的飛躍,門店成交額也在這一設計工具的助攻下持續攀升。
“以前一間門店可能最少需要四五個人才能運營起來,做一份設計圖至少要3天,現在我們只需要留兩個人負責對接客戶、量尺復尺,復雜的設計問題全都可以交給‘AI好設計工場’。”門店加盟商李先生說,如今24小時內他就能將方案、報價、360°全景圖等交付給客戶,客戶的滿意度直線上升,成交率自然水漲船高。
有數據顯示,“AI好設計工場”應用至今一年,共助攻門店成交額破2億元大關,最大客單值達76萬,用戶5星好評率高達98.3%。

為“變形金剛”工廠裝上“智慧大腦”
“AI好設計工場”的出現為行業提供了一站式AI設計服務的解決方案以及輕運營模式的范本,但要讓設計方案落地到現實生活中,卻還得克服生產上的困難。因為在定制家具行業,10個人下單會有10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其所用到的家具板材也會在尺寸、顏色、厚度、封邊以及五金配件方面各有不同,若一單一單生產,不僅成本巨大,效率也極低。
為解決這一問題,維意定制從2010年便開始布局大規模個性化生產方式,率先在業內采用智能立體倉庫,打造全自動生產線,成為國內制造業第一個具備工業4.0模式的制造業示范企業。
“經過多年的沉淀與發展,目前我們的生產線已經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運作,員工從過去的3000多人減少到如今的800人,只要客戶簽單,‘AI好設計工場’的設計圖便會自動上傳到工廠的數字化系統進行拆單處理。”張志芳解釋,拆單指的是系統會根據板材的共性如相近顏色、相近尺寸、相近厚度等,將所有訂單進行拆分,并在電腦中進行一次虛擬操作,這個過程就是數字化的過程,等進入生產環節后,系統便會根據前期拆單所生成的指令以信息化的手段傳遞給生產設備進行排產。
不過即便是將共性板材安排在同一條產線,細節方面的處理要求也會不同,此時扮演“智慧大腦”角色的操作系統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可以讓工廠如“變形金剛”一般根據指令不停地變化組合生產。而且,每一塊板材和配件上都貼有標簽,裝配時只需要掃一下碼,系統便能根據客戶訂單將各個部件自動歸集到一起打包發送,確保不會缺件錯件。
張志芳表示,維意定制和業內其他龍頭企業所使用的全自動設備,其實都是來自德國某品牌的,區別就在于其是做軟件起家的,通過品牌商開放的源代碼,維意定制在設備上接入了公司自主研發的整套數字化操作系統(前面提到的“智慧大腦”),從而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定制的數字化自動化升級。張志芳自豪地說,如今維意定制不僅將產品賣到了國外,更做到了技術出海,即幫助國外家具制造企業改造全自動化工廠,這是對其智能制造能力的最佳認可。
充分整合本土供應鏈系統,無論軟裝還是硬裝,都能一站式滿足客戶需求,是維意定制的另一大優勢。“我們打造了一個巨大的智能倉,里面約有5000個SKU(最小存貨單位),除了定制家具是在工廠生產,衛浴、木門、家電等等都會存放在智能倉里,等定制家具做好之后再統一調度發貨。”張志芳說,智能倉內的物品數據信息也都會導入“AI好設計工場”的數據資源庫中,讓小到窗簾燈具、大到木門家電等物品都能從圖紙落地到客戶家中。

以創新引領企業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既然是運用AI技術打造的設計工具,那是否意味著在設計過程中已完全不需要人力參與呢?張志芳笑著說,這是理想中的狀態,雖然“AI好設計工場”已經在數次更新迭代以及持續深度學習訓練中變得愈發強大,但目前核心工作還得由近50人的設計師團隊來完成,以“AI+人工”的組合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張志芳透露,眼下研發團隊正持續優化系統和運作模式,力爭將“AI好設計工場”做成類似“美團”“滴滴”這樣操作簡易、黏性更高的平臺,讓下單做設計變得像點外賣或者叫網約車一樣方便快捷。
除了在“AI好設計工場”上加大投入力度之外,為積極響應國家今年提出的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政策,維意定制還將創新推出“7天舊房局改”業務,通過擁有國家發明專利的新一代裝配式房改技術,不僅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施工,且兼顧環保要求,將為廣大家庭提供品質好、工期快、環保高的家居家電換新與住房品質升級解決方案,讓用戶能以相對實惠的成本,在7天內就能擁有煥然一新的舒適居住空間。
從“先定家具后裝修”“免費設計”“工業4.0智能制造”“BIM科技整裝”,到如今的“AI好設計工場”……回望這21年的創新之路,讓張志芳感觸最深的是,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始終走在行業前列、走在時代前沿。她看到同樣為制造業大市的中山,也有不少同行正在努力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進行轉型升級,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張志芳表示,佛山泛家居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中山小欖的五金、古鎮的燈飾產品也都十分有名,未來期待能進一步加強區域以及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合作,伴隨AI、5G、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日趨成熟,形成更強大的產業鏈合作網絡,推動泛家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佛山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家居產業創新的引領者,也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質的選擇。

記者手記:
唯有擁抱變化?方能乘風破浪
在探究維尚家具的成長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等關鍵詞如同一條紅線,貫穿了企業的整個發展歷程。張志芳也在多次采訪中強調,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所在。
中山,作為新興的“十大艦隊”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也積極致力于美居產業的發展。在華盛家具、頂固家居等企業的引領下,行業內部掀起了一股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的熱潮。以辦公家具龍頭企業中泰龍集團為例,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全力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盡管員工數量僅為3000多人,但年產值卻比5年前7000多人時增長了一倍。
然而,從整體來看,中山擁有美居企業近2萬家,從業人員超50萬人,市場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不高、產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以傳統中小微企業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經營粗放、有效供給不足和產業轉型升級動能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
結合維尚家具的發展經驗,我們認為中山美居產業仍應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以此推動傳統制造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一方面,企業不應給自身設限,轉型必然伴隨著風險或者陣痛,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包容失敗。另一方面,企業應更多關注自己擅長的領域,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先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做微創新或融合,要比貿然大刀闊斧的改革簡單很多,且試錯成本會相對更低。維意定制起初也是從最擅長的設計軟件領域起步,逐漸嘗試軟硬件相結合的。
此外,企業應該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持續地學習不僅有助于企業應對市場和技術的快速演變,還能激發創新思維,增強競爭力。行業協會組織企業參觀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企業,便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言:“唯有變化是永恒的。”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唯有擁抱變化,堅持技術創新與學習,方能乘風破浪,贏得未來。
總策劃:伍學標 李慶輝
總統籌:程明盛 林小軍
策劃:吳森林 陳曄 黃凡
統籌:付陳陳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