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保護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點擊上圖,看看“雍陌改造記”
9月1日,以“多元賦能 鄉土傳新”為主題的中山城鄉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傳承學術研討會在三鄉鎮雍陌村舉辦。來自省內外城市規劃方面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創新性模式,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廣東省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但面臨著嚴重的功能衰敗、社會空心化等問題。如何激發多元社會力量,基于傳統村落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進行在地化的鄉村振興和傳統村落的現代化轉型,是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中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富的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并基于傳統村落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開展了大量在地化的鄉村振興和傳統村落的現代化轉型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當天上午,參會嘉賓走訪參觀了雍陌村鄭觀應故居、偫鶴園、箜篌館、雍陌上街(岐澳古道)、華僑樓、祠堂、藝術廣場等地,深入了解雍陌村的保護活化實踐。
“雍陌村的資源非常豐富,除整體規劃外,還有很多微更新、微實施,把很多原來廢棄的空間保護下來,規劃布置,這些都很有特點。”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邵甬在參觀后表示,雍陌村在資源保護和空間規劃上展現出了獨特魅力,未來的保護工作應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并探索如何將這些故事更好地傳播給公眾。
“雍陌村很有人氣,很有活力。今天參觀了很多宗祠,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宣傳當地的獨特文化和特色價值,突出價值,挖掘載體,講好故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分會秘書長鞠德東對雍陌村的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雍陌村憑借其區位優勢、文化底蘊和居民活力,在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方面擁有巨大潛力。
雍陌村未來如何保護提升?鞠德東建議,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其次需要思考怎樣把雍陌村深厚的的文化底蘊和故事講出來,特別是要用青年人可理解、愿意接受的方式;第三是如何發展適宜的產業,“雍陌村該植入什么樣的產業,必須通過橫向評估,判斷我們擁有什么獨特的資源”。
下午的論壇開幕式上,多位嘉賓圍繞“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實踐”進行了深入分享與討論,共同探討新時代下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調研員呂永強在發言中表示,廣東省近年來在城鄉遺產保護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文化引領、多元賦能”的特色模式。他特別提到,雍陌村作為典型案例,其保護傳承工作不僅活化了歷史場景,也改善了人居環境,成為“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先行案例,這是新時代中山“敢為天下先”精神的體現。
他指出,遺產保護不是有沒有錢,能不能保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心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他認為,遺產保護工作的關鍵在于“全、真、活、深”四個字,即建立系統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保護真實完整的歷史信息和環境、讓歷史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各類遺產深入挖掘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同時,他強調要統籌好保護與發展、保護與民生、保護與利用、單體保護與整體保護四個方面的工作。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王瑾結合在中山8年的保護更新實踐,分享了雍陌村鄉村遺產保護與振興的可持續發展觀點。
她表示,傳統村落不是某個人、某個集體的所有物,遺產具有全民性,所有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活化。“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探索如何激勵一些國企、央企、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激發村民一起參與到改造中,把老房子用起來。”她表示,政府負責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空間,補足公共服務,社會力量則需要跟村民一起,把老房子修好用好,讓當地人以老房子為傲,讓他們住得更舒服。“我們不希望把這里變成人山人海的商業化景點,我們希望它還是一個能看到嶺南古村風貌,當地人日常生活的地方”。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陳浩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