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谷之所以在中山市三角鎮投資中山生命科學園,除了越來越便利的交通,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是我們看好的。”談到廣東醫谷在灣區城市的布局,廣東醫谷董事兼執行總裁謝嘉生開門見山。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生物醫藥產業已崛起為當今最具活力與前景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已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到產品應用及銷售的完整鏈條。其中,廣東醫谷以其獨特的投資孵化模式,自2014年起深耕南沙,為眾多醫藥初創企業提供成長的沃土。而地緣相近的中山市將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列為新時代中山產業集群“十大艦隊”之一,持續推進高水平現代化國際化主題產業園區的建設。
8月15日,“大橋時代·走讀灣區”中山采訪團一行來到廣州市南沙區,探秘南沙以廣東醫谷為依托向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奮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及南沙中山兩地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發展的現狀與可行性。

立足南沙輻射灣區的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位于南沙區珠江街南江二路6號的廣東醫谷·國際醫療產業創新中心,是一個專注于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投資孵化平臺,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成為立足南沙、輻射灣區的大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聚集了眾多國內、國際頂尖水平的醫療企業,是南沙生物醫藥產業的“聚寶盆”。
8月15日下午,采訪團一行來到廣東醫谷,發現園區內13棟現代化的建筑錯落有致。在孵化器一樓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明亮的展廳與精致的沙盤展示區,在展廳的另一塊區域,圖文并茂介紹了廣東醫谷在南沙、中山、珠海、佛山等地投資的產業園情況,從數據上看,中山生命科學園的規模處于前列。
在沙盤前,廣東醫谷董事兼執行總裁謝嘉生介紹,廣東醫谷從三個維度構建生態圈:
一是提供硬件設施,目前已在灣區多個城市建設專業園區,累計建設和在建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其中,中山生命科學園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成為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生物產業的重要橋頭堡;
二是建立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包括人才、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并設立針對園區的孵化器基金,累計投資超過70億元,跟中山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北師港浸大、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等高校合作,設立了獎學金和實習基地,為解決高校院所的專家人才轉化問題提供專業技術服務;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成立了國際醫療產業創新中心,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密切合作,累計幫助近200家海外企業跟500多家國內企業實現部分項目對接。
截至目前,廣東醫谷已引進、培育生物醫藥企業350余家,涵蓋生物醫藥各個細分領域,其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7家,專精特新企業19家,未來獨角獸企業4家,上市企業4家。
為何會選擇立足南沙區?謝嘉生表示,作為國家新區和自貿區,南沙區對創新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對于生物醫藥等創新領域。此外,南沙區地處中心地帶,有著豐富的醫療和教育資源作依托,吸引海外專家落戶,還有充足的人才儲備,為企業招聘提供便利。“區政府還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與生物藥產業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謝嘉生補充說道。
據廣州市南沙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南沙區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集聚發展態勢加速形成,南沙區依托獨特的區位、政策、創新和產業優勢等,引進聯瑞制藥、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集聚約400家生物醫藥企業,覆蓋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疫苗、創新藥物、高端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并布局了7所三甲醫院。

落戶企業實現迅猛發展
廣東醫谷孵化的生物醫藥企業中,百盛(廣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盛生物”)和廣州創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瑞健康”)均突破了某個細分領域的技術瓶頸,短短數年,將業務輻射到中山等各大城市,未來發展形勢令人期待。
百盛生物作為一家以研發為主的生物醫藥企業,其擁有的各種榮譽和專利多達100多項,業務覆蓋大灣區多個城市。辦公室內,一臺長方形的大型機器吸引了采訪團的注意,湊前一看,機器正處于自動工作狀態,一百多盤檢測試劑整齊排列在操作臺上。
“我們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高通量、多功能。”百盛生物總經理助理藍勇強介紹道。作為一家專注于腫瘤病例全產業鏈的生物技術企業,百盛生物以其高通量、多功能、無交叉污染的染色儀器及配套試劑為核心產品,在全球病理檢測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何為“高通量”?記者了解到,高通量技術的主要特點是處理速度快、樣本量大、結果準確,能夠同時處理多個樣本或進行多種檢測,大大提高了實驗效率和數據的可靠性。藍勇強補充介紹:“我們一臺機子一次性能檢測140片試劑,外資品牌每次最多檢測30片。”
轉至另一棟高樓,采訪團來到2022年落戶廣東醫谷的創瑞健康。在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下,員工們正在電腦前辦公,其中還有一位外籍員工。“這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專家。”創瑞健康總經理王海介紹,創瑞健康計劃以大灣區為業務開拓的起點,逐步拓展至全國其他城市,并計劃進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其中便包含巴基斯坦。“我們通過博士后培養計劃,預計將帶來巴基斯坦的業務開拓,并服務巴基斯坦的客戶。”王海表示。
據介紹,創瑞健康主要研究發生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傳染病、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其教學、科研、預防、診斷等相關過程中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為主要技術定位,旨在建立和完善新型熒光檢測技術。
落戶廣東醫谷后,創瑞健康發展迅猛。2023年實現約1200萬元的業務發展,并榮獲“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超1000萬元的銷售業務。在未來兩三年內,創瑞健康有望突破億元產值。

便利交通將助力兩地產業協同發展
在“超級通道”深中通道和建設中的“超級樞紐”南沙站的加持下,南沙樞紐先行啟動區聯通灣區功能、釋放創新動能、集聚產業勢能的重要戰略地位逐漸顯現。廣州市南沙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沙區將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現代科技海洋產業等重點產業,發揮“專精特新九條”引領作用,加強梯度培育,立足中小企業規模、特征、成長性等,健全完善三級梯度培育庫,培育一批關鍵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幾個月后,隨著南中高速南沙線的通車,南沙區與中山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加緊密,這無疑將為廣東醫谷及中山的生物醫藥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藍勇強表示,百盛生物在中山市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病理染色儀器的推廣和應用上。公司通過與中山本地第三方公司的合作,目前已與中山市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進行了業務探討。他透露,預計近兩三個月內,百盛生物的設備將正式投入并使用于中山市人民醫院的病理科,助力醫院提升腫瘤病理檢測水平。
“南中高速南沙線開通后,中山與南沙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兩地的生物醫藥產業將相互滲透,協同發展的空間更大。”談及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王海顯得信心十足。他透露,公司目前正積極與中山、佛山等城市的醫院開展合作,其中,與中山市人民醫院放射免疫科的意向合作進入實質階段。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山生命科學園正處于建設與前期招商階段,并已有一批客戶表達入駐意向,預計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南中高速南沙線通車后,廣州南沙與中山的往來將更加便利、交流將更加密切,這對中山生命科學園的發展來說可謂天賜良機。
總策劃:伍學標 李慶輝
總統籌:程明盛 林小軍
策劃:吳森林 陳曄 黃凡
統籌:徐世球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