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部分駐粵的中央和省主要媒體一行到中山聚焦水污染治理、制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集中采訪調研代表主題活動工作成效。從主流媒體參觀考察點不難發現,黨委的決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匯聚到哪里。2022年,省委、省政府賦予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大使命。三年來,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心用力督辦“一號議案”,中山市政府高位推進落實,群策群力書寫高質量發展中山答卷。

近800名四級人大代表集中履職
助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深中通道開通一個多月以來,中山全市各鎮街迎來了大批游客到訪。綠美的生態環境是游客對中山體驗感的加分項,綠美生態建設存在哪些亮點和提升空間?不久前,中山開展“綠美廣東·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集中履職月統一進站活動,近800名人大代表分組赴中山多個鎮街調研。
人大代表們通過在現場視察、在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內接待群眾等形式開展調研?!斑@里如果能打造好,以后可能可以成為網紅打卡點。”“中山基層社會治理基礎良好,可進一步發動全社會參與植樹公益活動?!碑斎盏幕顒?,人大代表們建言獻策,共梳理問題193個,其中直接答復119個,轉交有關部門處理74個。
今年以來,中山市人大常委會統籌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要求按照“集中一個月、履職貫全年”的原則組織全市四級人大代表,開展帶頭育林、學習提升、實地調研、宣講引導、監督推動、共評共建等“六大行動”,全力推動構建空間優化、海陸統籌、城鄉協同的綠美生態格局,為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去年9月,《廣東省地方立法條例》第三次修正,增加了區域協同立法的規定。去年以來,中山積極對接周邊地市協同互動,聯動珠海開展前山河流域立法工作。推動兩市在立法體例和立法時間、建立協同工作制度機制、公告法規文本和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面達成共識,由珠海市對現行《珠海經濟特區前山河流域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增設“流域協同保護”專章,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前山河流域管理條例》與之對接,形成合力解決好前山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有關問題,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成立水污染治理專項監督小組
助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8月8日,南朗街道大溪流域,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綠樹成蔭的小公園生機勃勃,居民在涼亭下談笑風生。曾經臟亂差的臭水溝,如今已變成居民們夏日避暑的好去處。市人大代表、火炬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李慧,見證了大溪流域的華麗轉變。李慧感慨地說:“作為人大代表,我們深入了解居民的意見,并將這些寶貴的反饋傳遞給有關部門,督促問題盡快解決?!?/p>
近年來,中山直面水污染難題,堅定不移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2022年,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將《關于加快推進我市水污染治理的議案》作為大會議案。兩年多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和各鎮街人大共組織了100余次水污染治理視察活動,累計1200多名人大代表下沉基層參與監督工作,并向市委提交了4份關于水污染治理的報告,得到市委的肯定和采納。
中山水污染是系統性問題,任務極其復雜艱巨。市人大常委會成立水污染治理專項監督小組,并以“工業廢水治理”“水污染源頭治理”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推動全市上下建立質量優先、安全第一、大兵團作戰的項目管理機制。全市14個流域全面鋪開現場施工作業面,治水工程日均投入一線參建人員超8000人。
數據顯示,與2021年相比,當下中山的黑臭河涌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25%提升至84%,新建管網達到5160公里,污水處理廠完工通水17座。在市委的全面統籌和市人大常委會及各級人大代表的全過程監督指導下,市政府在治水攻堅改革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監督”組合拳
助力“制造業當家”
在康方灣區科技園,媒體采訪團深入了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企業文化和專利創新成果?!拔覀冞@些年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許多生產環節可以實現顯著的提升和優化。去年,我們提出的議案正是基于這些觀察,結合企業的切實需求,旨在推動‘制造業當家’落地落實。”市人大代表、中山市福瑞特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海鵬說。
2023年,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決定將《關于堅持制造業當家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議案》作為大會議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本市全國、省、市、鎮四級人大代表集中開展十大主題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增資擴產及技改投資等專項視察,深入部門鎮街企業開展促進工業投資、財政資金管理與使用情況等系列專項調研,聚焦主要瓶頸問題召開聽取政府專項報告會,打出“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監督”組合拳,著力推動政府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
在中山市人大常委會推動下,中山市政府集中資源打造產業集群“十大艦隊”,完善招商機制“以投促引”,全面對接深圳“20+8”產業,推進深中產業一體化發展,增強工業發展后勁。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43.8億元,增長7.6%,排名全省第8、珠三角第5。
技術改造是保持制造業旺盛生命力最關鍵的密碼,是廣東堅持制造業當家的關鍵工程之一。近年來,中山在財政、金融、人才和載體空間等多方面加大對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技改備案項目323個、計劃總投資117.1億元;技改投資實現高速增長,同比增長44.9%,位列全省第3;新推動605家企業在關鍵環節實行數字化轉型,累計達3378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率達67.8%,位居全省前列。今年6月,中山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公示名單。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強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由最初的崖口飄色、崖口云吞,再到海鮮街、稻田風光,繼而發展出煲仔飯一條街、集裝箱風情一條街、東堤集市……“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崖口村緊緊圍繞海岸、海景做文章,將分散資源串珠成鏈,實現良性循環,預計今年吸引游客將達350萬人。
實施“百千萬工程”是推進中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頭號工程”。崖口村的巨變,是中山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詮釋。市人大代表、崖口村黨委書記譚錦鹍就是其中的參與者、推動者。
作為市人大代表,譚錦鹍經常和其他代表一起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他提出了《關于緩解南朗快線翠亨大道出口交通擁堵問題的建議》等多項建議和意見,有效推動了相關問題的解決。“如今,我們沿線村莊的新業態進一步豐富,環境不斷提升,也吸引許多青年返鄉發展。”譚錦鹍說。
今年年初,譚錦鹍參與提出了《關于聚焦“強、美、治”目標,推進“百千萬工程”的議案》,該議案被確定為2024年中山“一號議案”。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政府制訂的《關于聚焦“強、美、治”目標 推進“百千萬工程”議案的實施方案》。接下來,市人大常委會將建立跨部門聯合督辦的工作機制,圍繞實施方案提出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細化各工作機構的督辦任務,推動工作監督與代表視察、執法檢查、聽取專項報告等剛性監督手段相結合,深入各鎮街調研農文旅產業高端化精品化發展狀況,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政府的實施方案通過后,接下來,市人大常委會及其工作機構將持續在監督調研及代表工作上齊發力,多形式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開展視察督辦、跟蹤調研,引導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建言獻策,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實見效。
【統籌:張房耿】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