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山總部企業、南頭鎮龍頭企業廣東長虹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長虹”)正式啟動“工改”,其國際業務中心當日騰挪搬遷至南頭鎮另一建成“工改”產業園內,借力“工改”成果推進“工改”。未來5年內,廣東長虹將投入12億元分3期實施低效工業園改造,最終建成長虹海外出口業務新一代智慧制造基地,實現生產模式和高效物流的可持續提升。

企業增資擴產迫在眉睫
當日,廣東長虹國際業務中心正式搬遷至南頭鎮“工改”項目世耀智創產業園內,三層超5000平方米辦公區內裝飾一新,將承載其產品研發、海外營銷和行政辦公等業務。騰挪所用場地世耀智創產業園,占地約51畝,于2020年6月動工改造,目前兩期均已竣工交付使用。順利騰挪搬遷標志著廣東長虹“工改”正式啟動,也實現了南頭鎮內“工改”建成項目對“工改”在建項目的助力。

廣東長虹成立于2003年,是南頭鎮“四大龍頭”企業之一,集液晶平板電視、LED模組、顯示器等產品研發、制造、營銷為一體,2023年產值接近70億元。企業廠區位于中山市南頭鎮高科技工業園,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待改造片區現狀容積率僅0.72,具有較大的改造潛力。
“作為長虹海外電視業務高速發展的親歷者,還記得2018年11月17日,廣東長虹從原長虹商貿中心搬遷至廣東長虹技術中心,那一次搬遷,也真正開啟了長虹海外電視‘逆風翻盤’之路。”搬遷慶典上,長虹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楊金介紹,過去幾年,家電行業劇烈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廣東長虹仍能逆勢保持高速增長,取得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臺、電視出口邁入全國前三的好成績,“這些讓我們倍感振奮,但也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便是產能不足。”
楊金介紹,原設計產能僅為單班300萬套的廣東長虹工業園,近幾年雖進行了多輪改造,但2023年破1000萬臺已達極限,加之海外產品平均尺寸不斷增加,廣東長虹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廠區改造升級迫在眉睫。

“國家大力推進制造業及信息產業發展,在現代產業大量聚集的背景下,大灣區‘港口群+產業群+中國品牌出海’的疊加效應帶來新商機,加之中山大力發展智能家電產品制造集群,制造業與家電產業優勢突出,廣東長虹將通過‘工改’,依托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密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技術搭建‘4+1’產業體系,全面應用智慧管理系統及數字化生產,實現高效物流與生產模式的可持續提升。”楊金表示,廣東長虹“工改”項目將打造成為長虹海外出口業務智能制造基地標桿,對外打造國際形象,對內提供優質環境,引領區域產業集群化,帶動前后端配套企業的發展。

據介紹,廣東長虹擬投入自有資金約12億元,爭取5年時間、分三期以“權利人自主改造”方式參加“工改”。改造完成后,項目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
力爭9月啟動項目改造
今年4月,南頭鎮順利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專家組復審,再次獲授“中國家電品牌基地”牌匾。廣東長虹是南頭鎮重點扶持培育的百億龍頭鏈主企業,是中山智能家電產業艦隊的重要領軍企業。南頭鎮黨委書記徐寧軍表示,南頭鎮毫不動搖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扎實走穩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奮力打造工業產值“千億鎮”。“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集中力量扶優扶強以廣東長虹為代表的龍頭骨干企業,全力支持企業搶抓‘工改’政策機遇,加快轉型升級謀求更大發展。”徐寧軍說。

據了解,廣東長虹廠區共19棟舊有建筑,存在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工改”難度相當大。“南頭鎮工改專班歷時三年,在三批工改人的共同努力下,針對項目歷史遺留問題研究政策厘清工作思路、制定改造辦法,最終在市委、市政府和南頭鎮黨委、政府以及市自然資源局的大力支持下,走通了改造路徑。目前整個項目的改造流程已經確定,接下來需要敲定改造方案細節,進一步協調相關部門,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并力爭在9月啟動改造。”市派駐南頭鎮工改組成員卓文生介紹。
編輯? 陳彥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