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退役軍人工作,鼓勵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返鄉干事創業、投身“百千萬工程”。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良旭介紹,中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動退役軍人扎根鄉村、興辦經營主體、擔任基層組織負責人,在“工改”“治水”兩大攻堅戰中貢獻力量,培樹出一批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
“中山+”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聚焦這些“最可愛的人”。
在中山市東鳳鎮,有一個年逾六旬的“發明大王”,退役軍人出身的他在互感器、避雷針、變電站等多個領域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獲得多項專利,他就是中山市國能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排枝。在5月29日舉行的“戎歸南粵譜新篇”第二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先鋒故事發布會上,何排枝獲評“創業先鋒”。
6月5日下午,記者在東鳳鎮見到何排枝時,他正和同事一起探討一個助力“百千萬工程”中關于漁業生產的最新研發成果項目。他身形筆挺,講話干脆利落,至今仍保持著軍人特有的精氣神。

穿越戰火紛飛,練就專業技能
1960年何排枝出生在東鳳鎮和泰村,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家中共有四兄弟,大哥是一名軍人。在大哥的影響下,何排枝高中畢業后不久也選擇了參軍入伍。1978年,何排枝被分配到湖南某部隊,成為一名陸軍工程兵。
修路架橋、挖山洞、埋地雷……作為一名工程兵,在部隊,何排枝掌握了很多電力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電工、電焊、氣割的技術證書也是那個時候拿下的。
1979年,何排枝參加前線作戰,在應急兵站負責修路架橋、轉送傷病員、油料槍彈補給等后勤任務,因表現突出榮獲個人三等功。“當時已經做好了不能平安回國的心理準備,還給家人寫下了遺書。”何排枝深知,保家衛國,總有人犧牲。
科技發明賦能“百千萬工程”
經過4年的軍營鍛煉,1981年何排枝退役后回到東鳳老家,在一家電力公司擔當業務員,12年里他走南闖北去了全國許多地方,了解國內電力行業的發展。“何不利用我在部隊所學的電力技術自己創業?”1993年,何排枝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中山市東鳳高壓電器有限公司(現改名為中山市國能電器有限公司),專注于電力設備的研發和生產。
全絕緣避雷器、變壓器、自動喂料機……在該公司會議室地上,擺滿了何排枝的發明產品。“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這個地埋式變電站,可防臺風、地震,不怕水浸,已經在廣東、海南等地應用,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何排枝說,“普通的變電站都是地上的,如果發生戰爭或遇到極端天氣,就可能被破壞。”
創業至今,何排枝獲得各種專利多項,部分發明技術為全國首創,有些甚至成為國家標準,他也被大家稱為“專利王”。近兩年,何排枝看到“百千萬工程”在廣東省開展得如火如荼,他研究發明了一種自動喂料機,可以幫助漁民實現自動化喂料,只需通過手機就能全天候遠程操作。這款自動喂料機曾在中山市退役軍人第一屆(農行杯)創業大賽獲得行業賽項目第二名,現已在珠三角多地使用。

“搞發明必須要有家國情懷,要心系老百姓。”今年已經64歲的何排枝并未停下研發的腳步,他表示,他希望用科技發明賦能“百千萬工程”,用先進的科技管理手段助力漁民養殖帶動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東鳳鎮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發家致富的同時,何排枝始終不忘社會責任和擔當,致力于東鳳各項事業發展,多年來累計捐出款物100多萬元,發揮退役軍人模范帶頭作用,為退役軍人創新創業貢獻力量。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