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帶斗笠、腳踩水鞋的農人們,動作嫻熟地拔秧、搬秧、拋秧、插秧……6月11日上午,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與田優香農業科技開發研究院合作研發的水稻新品種在神灣咸淡水禾蟲稻實驗基地移栽插秧。
據介紹,該實驗基地面積約30畝,目前試種2個品種的咸淡水禾蟲稻,分別是“南京香粘廣紅3號”和“19香”,預計今年11月實現收成,年底可向神灣鎮咸淡水交界的灘涂耕地推行耕種。
目前的灘涂耕地水稻品種普遍為野生品種,多為糙米,畝產低、口感差;經過選育優質水稻品種進行改良,產量和口感都將得到提升,同時種植地又可“收禾蟲”,種植全過程可確保綠色無公害。
記者隨著村民指示望向西江邊,只見神灣鎮海港村堤圍外,連片如劃分開的青綠格子,水草豐美,附近有圍網的是被人承包的禾蟲稻田。
“禾蟲生長對水質要求極高,連燃油機械都不能使用,禾蟲田要純手工耕種。”土生土長的神灣人梁觀榮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隨著中山治水攻堅戰的推進,中山水質有較大改善。“近年來,中山禾蟲產量有較大提升。2023年,神灣鎮禾蟲總產量提高三成以上。”神灣鎮農業農村局局長崔建靈告訴記者。
“由于要適應汛期漲退潮后天氣較熱、鹽堿性大增的特性,禾蟲稻實驗基地的試種水稻要推遲到端午后才能移栽插秧,測試耐熱性、耐堿性基因。”宏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日科介紹。
崔建靈表示,咸淡水禾蟲稻的育種、推廣,希望能真正實現“向灘涂要糧”。“禾蟲稻村民一直有種植的,但當前神灣地區灘涂耕地使用的品種是野生品種糙米,口感很差,產出水稻只有300多斤/畝。”崔建靈說,經過品種改良,期望畝產和口感方面得到逐步提升,接下來一年目標水稻畝產500斤/畝。項目一經落地,海港村西江邊、堤壩近1000畝灘涂耕地將推廣耕種。
此外,神灣鎮海港村的基建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接下來一年,在市水務局的牽頭下,磨刀門水道海港村東西兩個水閘的橋面將進行拓寬,這將極大地便利魚塘的交通運輸,更為日后海港村發展農文旅項目打下堅實基礎。
據記者了解,神灣鎮將在海港村規劃一個農文旅項目“漁舟唱晚”。規劃項目以全域旅游為支撐,以神灣特色產業為核心,結合海港的疍家文化、島嶼文化、產業文化、非遺文化等獨厚的資源,全力推進“生態旅游”。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