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古鎮鎮舉辦了一場被譽為“水上馬拉松”的十三橈龍舟大賽。當天上午9時,龍舟賽正式開始。參賽龍舟在古鎮中心河段岡南洼口水閘放龍后進入主賽道,龍門地點設在古鎮中心河段十水線橋頭,賽道全程22公里(約2.5圈),用時約1至2小時,堪稱“水上馬拉松”。
這場因諸多原因已經停辦了40多年的賽事重啟,不僅吸引了鎮內外上萬市民游客觀看,還引起業界關注。一場闊別40多年的龍舟賽,緣何重啟?過程都經歷了哪些考驗?重啟有何深遠考量?
中山日報2024年6月11日A04版。
現場:
古鎮村民的“龍舟情結”
6月8日9時30分,當第一支十三橈龍舟載著膀大腰圓、奮力競渡的健兒們進入觀眾眼簾時,現場尖叫聲、加油聲、雨滴聲此起彼伏,歡聲雷動。
懂得蹭流量的汽車銷售老板,上一秒還在激情澎湃介紹賽況,下一秒,鏡頭已經拉進了車內。燉湯店的老板娘樂開了花,現場直播時,不停插播廣告,讓自己的燉湯聲名遠揚。
天空雖然下著小雨,但大批民眾打著雨傘,穿上雨衣,早早就趕到古鎮鎮中心河段,搶占最有利位置,一飽“十三橈龍舟賽”的眼福。

“龍舟靚、動作齊、競速快,比想象中的更精彩!”對于這場久違的龍舟賽,南區街道居民袁啟明如此評價。
帶孩子驅車幾十公里專程回家鄉看這場比賽,袁啟明說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早年,提起龍舟賽,父親就說古鎮十三橈好看。可惜的是,直到父親去世之前,賽事都沒能再度上演。”說這話時,袁啟明有些遺憾。
早8點,古鎮六坊村村民蔡根權開車帶父母、妻子趕到了十三橈龍舟賽主賽場。“父親今年剛好80歲,早就盼望著十三橈龍舟賽重啟,當年他曾是六坊村扒龍舟的一把好手,在西江舉辦的扒龍舟大賽中,曾獲得大獎。”
蔡根權說,那個時候,村里人靠種地為生,扒龍舟運輸農副產品是日常。參加扒龍舟比賽既可以在娛樂中鍛煉身體,還能增加村民彼此之間的友誼和激發團結合作精神,所以只要有力氣,大家都會報名參加。
堅守:
曹步龍舟隊深耕龍舟賽
時針撥回到兩個月前,市民經過古鎮鎮中心河岸時,時不時會聽到河道里傳來“嘿呵,嘿呵”有節奏地劃龍舟的聲音。為把十三橈龍舟賽的精氣神帶給今天的觀眾,古鎮各村(居)報名參賽的部分隊伍已經在這里訓練了。
古鎮鎮中心河邊建有一個“中國燈都龍舟訓練基地”,運動員們可在基地進行體能訓練,即便是練習龍舟競速,只需做好防護措施,下至河道即可進行。
中山古鎮十三橈龍舟賽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當時,這一賽事在古鎮曹步片區特別盛行,每年端午節期間都會舉辦。十三橈龍舟賽雖停辦了40多年,其間曹步村沒有放棄其他傳統龍舟賽。經常化的專業訓練,帶給古鎮鎮赫赫的戰績。
1983年至1998年期間,曹步龍舟隊在岐江河舉辦的傳統龍舟賽中勇奪五連冠,在香港屯門區龍舟賽獲得三連冠。2013年,曹步龍舟隊在福州站征戰中華龍舟大賽,一舉斬獲傳統龍舟賽全國冠軍。隨后的2017年,該隊勇奪廣東省第二屆傳統龍舟爭霸賽冠軍。在2019年“穗莞杯”國際龍舟嘉年華五項賽事中,獲得兩項第一;2021年東莞“起龍杯”枝昌聯賽中,包攬了冠亞軍。
廖盛強是曹步龍舟協會會長,40多年的龍舟運動生涯,對龍舟文化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龍舟文化需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以新承舊。目前,協會也有很多二三十歲的隊員,我的責任就是把技巧和經驗教給這些年輕人。”
重啟:
十三橈龍舟賽恰逢其時
2023年7月,古鎮鎮黨委委員梁泳彬帶隊到轄區六坊村調研非遺傳承等工作。六坊村云龍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承顯得十分重要。
與一些當地老人家座談時,有人無意間提到已停辦多年的古鎮十三橈龍舟賽。梁泳彬當即刨根問底,在老人的激情講述中,沉睡40年的古鎮十三橈龍舟賽盛況慢慢浮出水面。
值得慶幸的是,十三橈龍舟賽雖然多年未辦,但歷經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的十三橈龍舟卻保存基本完好。

“走,這就去看!”果然,在曹二村和古一村的老食堂里,調研組見到了當年追風破浪、立下赫赫戰功的兩條十三橈龍舟。大概是閑置太久的原因,龍舟稍有破敗褪色,難以直接使用;不過,龍頭龍尾的造型和雕花依稀可見。
深入調研發現,歷經時間的洗禮,十三橈龍舟賽這一傳統文體活動曾因種種原因而中斷,但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集體記憶從未被遺忘。提起十三橈龍舟賽,許多村子的老人都會滔滔不絕地講上一段。
調研組將這一“意外”收獲和許多村民希望重啟十三橈龍舟賽的期盼,報告給了鎮黨委。
鎮黨委專題研究,決定國慶期間,原計劃舉行的五人龍舟賽照例進行,賽后立即借機重啟十三橈龍舟賽。
“古鎮鎮重啟十三橈龍舟賽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恰逢其時。經過幾年的水污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古鎮鎮的環境變美了,河涌變清、變寬了,具備了舉辦大型水上賽事的條件。實際上,重啟十三橈龍舟賽事,既是回應廣大群眾對于傳承端午習俗的期盼,也是展現古鎮人民團結協作、勇往直前精神的重要載體。”古鎮鎮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感動:
“龍舟之鄉”廠家上門服務
2023年國慶大假過后,十三橈龍舟賽準備工作隨即啟動。為確保大賽準備有序且如期高品質舉行,古鎮鎮成立了重啟十三橈龍舟賽組委會。古鎮鎮擁有13個村(居),根據鎮黨委的意見,重拾十三橈龍舟大賽,每個村(居)至少組織一支隊伍參賽。
古鎮鎮十三橈龍舟賽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當時,這一賽事在古鎮曹步片區盛行,每年端午節期間都會舉辦,頗受民眾歡迎。然而,重啟這一賽事,遇到的第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就是制作13條統一尺寸的十三橈龍舟。
參照曹二村和古一村留存的十三橈龍舟,組委會定出一個標準——龍舟的長為17米,寬0.7米,槳面寬0.5米,制作材料統一為杉木。
聯系廠家制作時,組委會這才發現,有能力制造這種龍舟的廠家本身有限,而且人家不愁訂單,關鍵是一次制造13條,難以如期交付。
組委會決定化整為零,逐個廠家登門做工作。東莞市中堂鎮是中國龍舟制造之鄉,一家龍舟制造廠老板得知古鎮鎮要重啟“沉睡”40年的龍舟,頗為感動。隨后,企業老板特意派技術人員實地考察,加班加點為古鎮定制了幾條用于比賽且具有古鎮特色的十三橈龍舟。
傳承:
長大后的“明仔”成了舵手
蔡健明是古鎮鎮岡南村村民,出生于1989年,父輩眼中的“明仔”。
“小時候,鎮上只要舉辦龍舟賽,爺爺就會帶著我一起去看。那時,龍舟賽的時長大約4—5個小時,上午比到下午,我們經常是中途回家吃飯,吃過飯又出來看,感覺非常好。”明仔說,小時候自己就對看龍舟賽“上癮”,心想長大后,一定要報名劃龍舟,當龍舟隊運動員。
2011年,明仔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從不懂拿船槳、坐倉位到成為龍舟掌舵人,老一輩運動員傳授給明仔所有劃龍舟的技藝。如今,明仔已成為岡南龍舟隊里年齡最小,但“工齡”最長的運動員。

去年10月,得知古鎮鎮要重啟已經停辦多年的十三橈龍舟賽后,明仔顯得非常興奮。但是,了解岡南村十三橈的輝煌歷程后,壓力立刻撲面而來。
村里有老人講,以前的岡南龍舟隊可是鎮上數一數二的,1979年舉行的十三橈龍舟大賽中,參賽的三支隊伍,分別拿到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的好成績,40多年重啟比賽,岡南村還能續寫輝煌嗎?
出于對龍舟運動的熱愛和前輩們的敬重,明仔和村里精心選拔的10多名隊友決心放手一搏。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一有空,大家就聚在一起,錘煉團隊意識,強化體能訓練。比賽前兩個月,他們甚至放棄所有休假,每天集中訓練,風雨無阻。
按照岡南村黨委的要求,通過努力,在參賽的13支隊伍中,岡南村龍舟隊最低要拿下前三。
努力付出,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13支龍舟隊似蛟龍出水,劈波斬浪,穿梭于河面。伴隨鼓聲點點,龍舟劃手們提槳破浪,你追我趕,朝著終點目標一路“狂飆”。經過一番激烈的水上角逐,最終,岡南村龍舟隊勇奪冠軍,曹二村和古一村分別獲得本次十三橈龍舟賽的亞軍和季軍。

后續:
岡南村將建龍舟賽訓練基地
新組建的岡南村龍舟隊斬獲古鎮鎮十三橈龍舟賽冠軍后,村里男女老少全都沉浸在榮光和喜悅之中,尤其是村里的老人們,一掃半年多來擔心獲得倒數名次的憂愁,對年輕的后生們贊不絕口。

按照村里的傳統,岡南村要給每家每戶派發龍舟飯,慶祝龍舟賽冠軍榮譽。“起初,村里擔心沒有太多的住戶排隊領取,結果除住在鎮外的村民外,其余幾乎都來了。原計劃能派出300多份,結果派出了800多份。”岡南村黨委書記陳宏業給記者說。
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有序排隊領取龍舟飯的場景讓陳宏業內心倍感欣慰。
岡南村不僅是老牌全國文明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全國敬老模范村居、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還是中山市鄉村振興創新典型村。
接到鎮里重啟十三橈龍舟賽的通知后,陳宏業和明仔一樣倍感肩頭的壓力沉重。
“訓練用的龍舟是從江門市外海街道借的,參賽隊伍是臨時組建的,就連訓練費也是通過企業贊助的,在村里許多老人們都看好的情況下,如果最終比賽成績不理想,甚至倒數,該怎么交代?”陳宏業說,村黨委還擔心一件事,向廠家定制的十三橈龍舟能否按時收貨,如果不能,拿什么比賽。
所幸的是,廠家沒有食言,緊要關口送到了中山古鎮岡南村。
收獲冠軍,得到村民的認可之后,岡南村黨委有了一個更大的想法,將把龍舟文化建設納入黨建引領范疇,同“百千萬工程”一道規劃和部署,初步設想是在村里建設一個龍舟訓練基地,通過現有的冠軍隊伍,帶動更多的青年村民參與龍舟賽運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爭先、爭優、爭一流”的古鎮精神,將古鎮龍舟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計劃:
通過申遺保護文化根脈
停辦了40多年的古鎮十三橈龍舟賽,重啟并獲得成功過后,鎮黨委決定立即啟動十三橈龍舟賽的申遺工作,讓這一歷史悠久并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賽事走得更深、更遠。
事實上,自古鎮鎮去年重啟十三橈龍舟賽后,社區居民強烈的文化自豪感和參與熱情已經被喚起,各村(居)年輕人積極報名參賽的場景,展現出了群眾對這一傳統競技文化的深厚情感。
得知傳統賽事重啟后,古鎮鎮古二村一位村民自掏腰包,請知名石刻匠人按1比1比例,雕刻了兩條正在競渡中的大理石十三橈龍舟和一個龍門。龍舟上劃槳的健兒個個面容堅毅,肌肉線條流暢有力,整個形態栩栩如生;龍門充滿中國元素,古樸典雅,張力十足。
如今,這一景觀已經被安置在燈都生態濕地公園中心觀景臺前面湖泊上,將燈都的龍舟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鎮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的時間里,古鎮鎮計劃將十三橈龍舟賽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年度活動,并結合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如燈都生態濕地公園等,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賽事內容,提升組織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交流。同時,借此機會,古鎮鎮還將積極發展與龍舟賽相關的體育競技、文化研學及旅游觀光項目,以全方位推廣古鎮鎮的文化與旅游品牌。
一個小小的變化值得細品,十三橈龍舟賽第二天,燈都生態濕地公園破天荒開進了三輛旅游大巴,游客來自香港和東莞。他們是觀看了十三橈龍舟賽視頻后前來觀光的。一次性來這么多外地游客,公園管理方表示,建成8年來,這還是第一次。
編輯 范展顥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