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召開。會議總結過去一年“三農”和“百千萬工程”工作進展,系統部署今年重點工作,加快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2023年全省“百千萬工程”年度考核中,中山在21個地市里排名第8。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中山錨定“經濟強、城鄉美、社會治,奮力實現城鄉協調共同富裕”的目標,深入實施“13388”行動,全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進一步抓落實、提效能,以“走在前、作示范”的奮斗姿態,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奮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的嶺南美麗新中山。

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實現“經濟強”
2023年,中山有13個鎮登上“2024鎮域經濟全國100強”榜單,小欖鎮更是躋身全國17強。
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的關鍵一子,小欖鎮一手抓歷史問題破解,妥善解決土地資源等瓶頸制約;一手抓高質量發展,堅定信心、集中力量,通過改革闖出新路,努力建設中山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鎮。
小欖鎮黨委書記趙錫雄在大會發言中提到,2023年,小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4.6億元,同比增長7.9%,對全市經濟貢獻度排名第一,在2023年度全市“百千萬工程”考核中排名第一。據悉,小欖鎮去年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3000畝,成功推動綠金灣等四大“10億+”投資項目落戶,累計推動9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完成技改投資23.1億元。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中山統籌推進強鎮優勢產業和富民興村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堅持讓強鎮興村富民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上。
為此,中山加快傳統制造業提質升級,真金白銀投入50億元支持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跨鎮街謀劃十大萬畝級現代主題產業園,成立深中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做大做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成立“強村公司”143家,扭轉村集體經濟過度依賴物業出租、土地發包的局面;大力推進香山古城保護活化,高標準建設“香山古韻”“岐水流芳”鄉村振興示范帶,以音樂文化、美食文化、體育文化賦能美麗鄉村建設。

據記者了解,中山鎮域經濟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中山市美食預制菜產業園獲評省級預制菜產業園,黃圃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三角鎮獲“中國生魚之鄉”稱號。此外,農文旅融合發展亮點頻頻,金色大地音樂會、中山美食文化周、“村BA”等特色品牌火爆“出圈”。
提升城鄉環境品質
奮力繪就“城鄉美”
人居環境是“百千萬工程”的優先題。開局之年,中山堅持大抓人居環境建設,推動城鄉面貌有效改善。
通過深入推進綠美中山生態建設,廣泛開展“千企萬民齊種樹”“萬棵榕樹進鄉村”“萬棵桑樹進田園”“十萬果樹進農場”等活動。中山實現“一村一圖”推動鄉村綠化,高標準建設4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同時,全員發動、全域開展“見縫插綠”,啟動“我在中山有棵樹”公益小程序,累計籌集社會資金超3500萬元,全省率先并超額完成省下達林分改造任務,累計種植各類花卉苗木超50萬株。

在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動員群眾“自己家園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新建農村“四小園”超5000個,美化“赤膊房”1044間;系統推進美麗庭院、美麗家風、美麗經濟,盤活僑房建筑,激活鄉村酒店、特色民宿產業發展,2個村獲評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村。

中山居民向來有依河而居的習慣,要彰顯嶺南水鄉特色,抓好沿河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同步綠化美化河道兩岸水平,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嶺南水鄉獨特韻味。在民眾街道接源村海口新村,整齊的庭院房,平整的柏油路,盛放的鳳凰木,清澈的小河水……一派迷人的水鄉風景映入眼簾。近年來,海口新村通過對農房外墻改造,統一了“一河兩岸”的農房色調、形貌風格,打造出風景如畫的嶺南水鄉新貌,成為“百千萬工程”環境風貌提升的“代表作”。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全面促進“社會治”
醫聯體建設、集團化辦學提質擴面,香山長者飯堂、香山書房、香山新街市等香山系列公共服務設施品牌不斷擦亮;板芙鎮里溪村、五桂山街道南橋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媽媽崗”相關經驗被寫入中國婦女十三大報告……“百千萬工程”開局之年,中山堅持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城鎮能級不斷提升。

在大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方面,中山加快構建“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推進市級綜治網格中心實體化運作,加強矛盾糾紛“一站式”排查化解,打造“調解超市”“善治聯盟”等特色品牌,除里溪、南橋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西區街道創新運用“三人小組”解決勞資糾紛問題的工作經驗,也入選省委政法委2023年度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實踐案例。
5月2日,華僑公園香山書房正式啟用,知名主持人竇文濤作為香山沙龍首位嘉賓蒞臨現場,與廣大讀者分享閱讀經驗。華僑公園香山書房是中山第107間香山書房,為城市再添一抹文化亮色。
不只公共文化服務,中山正在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擴面,如加快“健康中山”建設,全市三甲醫院增至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建成市級教育集團8個,推進19所公辦中小學建設,新增公辦學位2.6萬個;建成香山長者飯堂341個,服務人口約34萬,等等。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中山市農村(社區)已100%覆蓋數字鄉村管理平臺,覆蓋率及活躍率均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監管平臺一體化改造升級,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各方力量深度參與
譜好齊抓共促“協奏曲”
實施“百千萬工程”,是人人有份、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大事。2.5萬名黨員干部“入鎮下村”;近300家企業與240個村簽訂幫扶協議;117家建筑業企業與所有鎮街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成立“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聯盟,一大批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去年以來,全市各方力量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動局面。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推動“百千萬工程”中至關重要。五桂山桂南村有50多名青年創業者定居,為村里鏈接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和優質資源;南朗左步村的玻璃書屋、牛欄煲仔飯、大樹咖啡等,也都是年輕人回鄉帶來的。為支持青年人才回鄉自主創業,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市委組織部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在免租、減稅、金融貸款、創業服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引導大學生到鄉村自主創業。各級各部門也通過人才建檔、村校聯建、優化創業培訓、打造鄉村創業基地等形式,讓鄉村成為大學生逐夢圓夢的大舞臺。

企業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3年5月,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山市住建局簽署了“百千萬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了中山市首批“百千萬工程”企村結對幫扶愛心企業。中鐵建工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惠小軍表示,去年以來該公司改造120戶“赤膊房”、完成2個小區文化墻美化,今年又牽頭成立“百千萬工程供應商庫”,希望借助自身的品牌優勢,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助力“百千萬工程”。
企業助力“百千萬工程”,不能只是單向扶貧,更要“雙向奔赴”。接下來,我市還將繼續創新政村企合作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探索“冠名包干”“市場化項目+公益項目”“公益+微利”等形式,引導企業在共建中實現共贏。
編輯 范展顥 二審 魏靜文 三審?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