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一塊塊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在中嘉污水處理廠屋頂,正通過一系列流程裝置吸收光能開展發電工作。站在光伏板下,光伏項目施工方單位——中山公用能源公司工程技術部相關負責人茹金松說:“借助光伏發電,污水處理廠一年內可節省40萬元的電費!”
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山公用能源公司正精確瞄準新興能源領域,充分利用自有物業的先天資源優勢,潛心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模式,目前已經在國內多個場景鋪開推廣“光伏+”模式,如工廠、校園、自建房、菜市場、污水廠等屋頂布置太陽能發電設施,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中山最大“污水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中嘉污水處理廠是中山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由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建設運營,承擔著中心城區西南片區以及沙溪鎮的污水處理任務,設計處理規模達到40萬噸/日,服務人口約60萬人,處理后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類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廠需要24小時不間斷用電運行,污水處理量、污水處理率持續穩定增長,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依賴傳統電力能源,一方面電力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會加劇碳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負擔。
“污水處理廠面積廣、周邊空曠、光照充足,具備光伏發電的優勢。”中山公用能源公司負責中嘉污水廠光伏項目的經理陳超介紹,“這里也是我們的一個光伏標桿項目,采用鋼結構支架搭建,可以抵擋12級臺風,如短期發生變動還可以拆除再循環利用。”
這里的光伏板鋪蓋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8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項目,總投資3400萬元,用時9個月建成,是中山最大的“污水光伏”項目,整個光伏電站已于去年12月成功并網發電。
按照估算,這些光伏板的設計壽命為25年,收回成本則需要10年。茹金松說:“所發電能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其中4/5的電量可被污水處理廠就地消耗,中午時分多余的光伏發電可以賣給電網。”
在匯流開關站內,記者看到分布式光伏監控管理平臺的運行情況。
“通過后臺,可以實時監測到風向、風速、溫度、濕度、電壓等情況,遇到異常還會自動報警。我們有專人負責光伏項目的后續運營維護工作。”茹金松介紹。
除了為用戶節省大量的用電成本、帶來環保效益外,在污水處理廠內建設光伏電站,還會帶來協同效應。一塊塊光伏板, 仿佛為污水處理廠撐起了一把把“太陽傘”。
“廣東的夏天時間很長,天氣很炎熱。我們工人在日常巡檢過程中,借助光伏板既可以遮陽又可以擋雨,為工人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污水廠生產部副經理宋少波說,光伏發電更重要的是為污水廠節省用電量,同時減輕電網的用電負荷。

光伏產業市場廣闊
打造新經濟增長點
中嘉污水處理廠運用“光伏發電”的案例只是中山大力推進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中優勢資源扶持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去年1月召開的中山市委經濟會議則提出,打造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時代中山“十大艦隊”。
“光伏產業是新能源產業的代表,具有可再生、清潔、環保等特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積極向光伏產業上下游拓展,加快構建產業集群,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讓新興產業凝聚中山經濟發展新動能。”中山公用能源公司總經理王躍軍介紹,該公司自2023年2月成立以來,已經在國內推出了多個光伏發電標桿項目,如重慶美的,江西中建材,中山板芙市場、神灣市場、里溪村等項目。
“我們重點發力中山大本營的光伏項目,目前已經完成18個本地光伏項目。此外,國內其他省市的儲備項目也很多。”王躍軍透露。
王躍軍介紹,現在除了成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外,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個人也有了加裝光伏發電的需求,只要自建房的屋頂有100平方米以上且產權清晰,就可以進行光伏項目安裝。接下來,該公司將推進光伏產業工程建設不斷上演“加速度”。
編輯 范展顥 二審 曾淑花 三審?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