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看見綠、出門即見景、轉角遇見美……時下,漫步在中山的街頭巷尾,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瓜果飄香,美麗庭院小而美,閑置地變成了四小園“微景點”……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中山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多方合力,以“繡花功夫”全域推進“綠美中山”生態建設,一村一韻,一地一景,打造家門口的“微幸福”,全力推動中山實現由“局部美”向“全域美”,由“一時美”向“長久美”轉變。
“美麗庭院”“四小園”遍地“開花”
在念好鄉村“強、美、治”三字經,助推“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中,中山堅持“適地適綠”原則,協同推進“五邊”綠化美化和“四旁”植綠,大力開展“種下一片桑梓林”“打造一處公共休閑綠地”“培育一批庭院綠化示范點”等綠美“七個一”工程,打造綠美中山生態建設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中山已完成村莊綠化“七個一”建設項目692個,其中公共休閑綠地271處、綠化景觀路250條、庭院綠化示范點71批、景觀生態林38個,99.55%行政村(涉農社區)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一眼望去整潔有序,石板鋪地、窗明幾凈,這是火炬高新區陳冬枚家的庭院給人的第一印象。陳冬枚的園林式庭院,不僅整體布局合理、美觀大氣,還在點滴細節中體現出一家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樣住在火炬開發區的陳志友,他的庭院內花卉爭芳斗艷,微風徐徐,小院內充滿勃勃生機。雖已年逾古稀,但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周邊的家庭,以一家美帶動家家美,共同建設美麗庭院。
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美麗庭院正在中山遍地開花。美麗庭院,不僅有效提升了鄉村的“顏值”和“氣質”,也逐步催生了“美麗經濟”。板芙鎮里溪村的林麗儀返鄉創業開茶館,親自動手進行庭院改造,并參與全市的美麗庭院共建活動,成為里溪村的“綠色家庭”示范戶。如今,每逢旺季,這里都會有超百人次的客流量,也成為中山念好鄉村“強、美、治”三字經的現實寫照。
屋內有美麗庭院,屋外有四小園“微景點”。行走在西區街道隆昌社區,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閑置空地,種滿了郁郁蔥蔥的瓜果蔬菜或者鮮花,打造成一個個別致的“四小園”。這些“四小園”不僅成為村民家門口便捷的“菜籃子”,更是成為大家眼里別致的“微景點”。
美麗庭院、四小園,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眼下,越來越多美麗精致、風格各異的綠美“微景點”涌現出來,成為全市亮麗的風景線。
多方力量“增綠”
為綠美鄉村建設添合力
村有示范點,鎮有示范村,小環境美化正帶動“綠美中山”生態建設大變化。
成效背后,離不來市委高度重視。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鄉村綠化工作,24名市領導帶頭包抓23個鎮街,示范帶動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片。
目前,全市已經形成“市統籌、鎮主戰、村落實”三級聯動,上下貫通、協同推進的高效工作格局。數據顯示,全市充分激發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累計動員機關干部、鄉賢、僑胞、企業家等社會各界超40萬人次投身志愿服務活動,自覺做好“門前三包”,建好“美麗庭院”“美麗園區”“美麗廠企”,全市總動員參與鄉村綠化形成強勁合力。

火炬高新區堅持黨建引領,成立海濱社區(珊洲小區)綠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副組長,其余社區“兩委”、小區支委作為組員,統籌協調推進綠美鄉村示范點創建工作。
小欖鎮盛豐社區利用“五邊四旁”空地“見縫插綠”,竭力打造合理有序、和諧溫馨的“四小園”。
坦洲鎮永一村黨總支聯合“百千萬工程”結對幫扶企業——廣東志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工業區打造黨建專題“四小園”,把黨建文化、安全生產要求等融入其中。鋪上草坪,增植綠化景觀和芭蕉樹,“四小園”融合“黨建紅”,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氛圍。

越來越多的黨員、村民、志愿者、勞模工匠、青少年學生等參與到中山鄉村綠化工作中來,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但都不約而同選擇“綠美中山”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五桂山龍石村黨委委員葉嘉偉說,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置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生態板塊時,村民們都自愿幫忙,或搬離雜物,或主動清拆,更有甚者主動讓地支持村莊綠美建設。
數據顯示,全市依托211個鄉村振興促進會和943個黨群服務中心,組織新春植樹宣講活動900余場,發動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12000多人、企業1500多家參與鄉村綠化,社會各界捐贈支持綠美中山生態建設資金共計3000多萬元。
如今,鄉間“四小園”掛著新鮮的瓜果,美麗庭院內百花競開,一幅幅小而精、綠而美的生態景觀躍然眼前,鄉村綠化美化的成效在這一刻得以具象化。
【資料圖片來源:記者 余兆宇 繆曉劍(除署名外)】
編輯 范展顥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