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月20日,南方日報頭版頭條關注中山推進“百千萬工程”創新舉措,刊發《村里開公司 村民當“高管”》報道,聚焦中山去年以來成立27家“強村公司”,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路徑。中山+對該報道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助力“百千萬工程”,中山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路徑。全市多個村集體開辦“強村公司”,村民和村干部“履新”公司管理人員,用市場化方式盤活農村集體資金與資產。
來源:中山手機臺
?“強村公司”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出資,以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為目的,實行公司化運營兼顧社會效益的企業。按照出資來源,包括但不限于村集體獨資,村集體與鎮街、國資公司合資,村集體聯合出資三種組建模式。
據中山農業部門統計,去年以來,中山成立27家“強村公司”,總資產1241萬元,2023年利潤超211萬元。這些公司對應的24個村(社區)2023年集體經濟收入較2022年增加2億元,增幅達34.59%。
“上個月,我們帶動桂南研學機構營收增加近10萬元!”中山市桂南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南文旅公司”)負責人鄭賢杰說。
位于五桂山街道桂南村的桂南文旅公司,是中山首家由股聯社全資控股的村集體文旅公司。該公司通過引進深圳合作方,盤活生態資源、發展民宿,成立一年多就實現了超59萬元的營收
《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近期印發的《2024年廣東省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工作要點》指出,要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方式;出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行動方案。
作為廣東少有的“直筒子市”,中山下轄23個鎮街和222個涉農行政村(社區)。各村通過物業出租、集體建設用地租賃和土地發包等方式培育了發達的集體經濟,2023年農村集體資產總額超605億元。但是,近年來中山農村集體經濟增速逐漸放緩,2018年—2022年年均增長率僅為0.9%。
“探索成立‘強村公司’,目的是打破集體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收益來源結構單一、增長空間受限等發展瓶頸,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能,最終實現強村富民。”中山市委農辦專職副主任陳柳斌說。
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黨委副書記林金成坦言,“強村公司”作為完全獨立的法人,在對接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該村正依托“強村公司”打造欖邊古墟風情街,預計能為村里新增數百萬元收入。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強村公司”是一個創新之舉,主要使命是做大做優做強集體經濟。
接下來,中山將優先在省、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立“強村公司”示范試點,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量。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