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人天堂a,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国产aaaa视频,亚洲国产自产,中文字幕网站在线观看,狠狠躁91三区二区一区,26uuu久久噜噜噜噜

每班每周一節武術課,還有武術大課間!中山這所小學人人會“打拳”丨武術進校園
發布時間:2024-05-13 來源:中山+

剛柔并濟的太極拳,勢正招圓的長拳,靈活多變的長短器械……5月13日上午8時30分,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小學的武術社團正在操場上秀出十八般武藝,一招一式盡顯精氣神。在日前開展的市武術套路錦標賽中,該校武術社團的同學們也取得了不俗成績。

南朗街道欖邊小學的學生們在參與武術大課間。記者 文波 攝

歷經11年的積累沉淀與創新發展,武術特色教育已成為南朗街道欖邊小學一張靚麗的名片。自2013年起,南朗街道欖邊小學便將武術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進校園,開設武術課程、成立武術社團、創設武術特色大課間,全力營造“以武養德、以武促文、以武啟智”的良好育人氛圍。2021年,南朗街道欖邊小學被評為“中山市體育傳統特色(武術)學校”。

每班每周一節武術課

上午9時,一場別開生面的武術大課間在學校操場上演。24個班1000多名同學隨著音樂節奏指引,踏步沖拳、馬步劈拳、勾手推掌……動作整齊標準、出拳剛勁有力、踢腿虎虎生風。“每天上午的大課間,我們除了固定的武術操練習,還結合跳繩、長跑等多種運動項目,在豐富課間活動形式的同時,更好地與初中體育教學銜接。” 欖邊小學校長阮連鳳說。

武術社團的學生正在訓練。記者 文波 攝

除此之外,每周一節的武術特色課也成為了全校學生的課程“標配”。“武術課上,老師會按照不同的年級來設置課程具體內容,一二年級先學習較為簡單的五步拳,三四年級練習一路長拳等較為進階的套路,五六年級則學習由老師改編創新的拳類。” 欖邊小學教師陳小嫻介紹,在學校的武術教學計劃中,教師堅持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制定教學進度,從易到難,逐步深入,以此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同學們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在課前,體育老師們會先播放武術相關的電影片段,再普及武術的起源和發展故事,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漸漸燃起學習熱情。“由于傳統的武術內容比較枯燥無味,我們還將游戲與訓練相結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知識。”陳小嫻說。

陳小嫻指導學生們訓練。記者 文波 攝

在全校普及武術教育的基礎上,學校還根據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從一至六年級的優秀學子中挑選人選組建武術社團和競賽隊,并聘請專業武術老師擔任教練。武術(套路)競賽隊里,同學們掌握不同套路運動項目,涉及拳術、短器械、長器械,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提升競技水平。在武術(散打)競賽隊里面,同學們習得不同散打技法,包括拳法、腿法和摔法,通過專項攻防演練、專項體能和實戰對練養成良好的競技狀態。

搭建展示平臺
激發學生“習武”熱情

為充分激發學生“習武”熱情,營造良好的武術氛圍,欖邊小學積極為孩子們搭建展示平臺,如參加公益武術展演、開展“竹夢舞臺秀”、開設“欖小觀察記”欄目等。學生們在展演中提升體質和武術水平,截至目前已參加超過30場公益表演

陳小嫻指導武術社團的學生訓練。記者 文波 攝

今年3月,學校正式開展一月一度的竹夢舞臺秀活動,學生們可以自主報名,在舞臺上盡情展現舞蹈、武術、唱歌、朗誦等多樣才藝。阮連鳳告訴記者,活動設置在周三的放學時間,家長能夠進校欣賞孩子們精彩的才藝展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掌聲不斷。“由于每場活動只能安排10個節目,有些孩子還問我能不能每月多開展幾場。” 阮連鳳笑著說。

“武術能強身健體,也能鍛煉自己的意志力,我在學習上也更加專注了。”武術社團成員康涵齊從一年級就開始在校習武,如今她學會了初級三路長拳、南拳、南刀和南棍等武術套路,并表示以后將繼續加強練習,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武術社團的學生正在訓練。記者 文波 攝

“最初推廣武術進校園時,許多家長表示不理解、不支持,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武術運動會消耗孩子們的精力導致耽誤主業。” 阮連鳳表示,為了改變家長們的想法,學校和老師積極向他們普及武術學習的好處和意義。將武術特色活動引入校園后,家長們也發現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也學習到謙遜、寬容、認真等優良品德。

接下來,欖邊小學還將在強化校內教師培養的基礎上,加大外聘促進師資隊伍建設,邀請更多武術名師入校教學;加大資金投入,擴大校內武術運動場地建設;為孩子提供更多武術學習交流平臺,校內組織開展各類展演活動,校外參加更多交流競賽活動。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林志強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