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人天堂a,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国产aaaa视频,亚洲国产自产,中文字幕网站在线观看,狠狠躁91三区二区一区,26uuu久久噜噜噜噜

《廣東新聞聯播》聚焦中山“媽媽崗”政策!柔性設崗為“媽媽”解憂
發布時間:2024-05-12 來源:廣東廣播電視臺

編者按:5月12日,廣東新聞聯播以《廣東:柔性設崗為“媽媽”解憂 盤活更多“她力量”》為題,關注中山“媽媽崗”的普及和推廣情況。中山作為全國最早探索“媽媽崗”的地市,已有“媽媽崗”備案企業487家,實行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的方式,多方面維護婚育女性的就業權益。現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全國第一生育大省。“雙第一”背后,離不開女性在職場和家庭方面的付出。當前,廣東正大力推廣“媽媽崗”就業模式,不斷挖掘靈活多樣的用工形式,促進婚育女性更好地平衡事業與家庭,綻放人生價值。

來自佛山的孫霓是一名蛋糕裱花師,和上班族不同,她的工作地點就在自己家。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順德婦聯為不少像孫霓一樣有工作經驗但為了育兒不得不全職在家的寶媽們,持續提供就業咨詢和技能培訓。

寶媽 孫霓:現在其中的一個收入的渠道,就是做一些小零食、甜品、小蛋糕,和平時上班的工資其實是差不多的。如果能在工作上體現自己的價值,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緩解焦慮。

工作和育兒難以平衡,是寶媽們的普遍焦慮。網絡主播——這個“新業態”催生的新職業,為寶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走進電商基地,寶媽主播們熱情的聲音此起彼伏。這些直播間專為媽媽設置,她們可以自由決定開播時間段,幾人接力完成主播、運營等工作,月收入穩定在1萬元以上。

記者 王子卿:走進直播間可以看到,寶媽們帶貨的品類主要是童裝、母嬰用品等,面對同樣是“媽媽”的受眾群體,她們豐富的育兒經驗、更好的共情能力成了天然的優勢,最高單場收入可以達到8萬元。

“智創寶媽”電商公益培訓項目負責人 黎美玲:我們這個項目從去年的9月份開始,共吸引了700多個寶媽參加(電商培訓),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還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創業的平臺,她們可以選擇自己開設網店,或者是加入一些電商平臺,也讓媽媽們能更具有職業成長的空間。

如果說,新職業、新工種讓寶媽有了新的就業方向,那么廣東出臺的“媽媽崗”,則為母親兼顧職場和家庭,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小欖分局工作人員 陳淑甜:我們是鼓勵企業結合用人單位以及勞動者雙方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媽媽崗”勞動者的工作強度,讓用人單位解決用工缺口的同時,也能讓撫養子女的求職人員實現就業,以工作為紐帶加強和社會的聯系。

去年8月,廣東出臺實施《關于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的通知》,支持用人單位將勞動強度不大、工作環境好的崗位設置為“媽媽崗”。這種就業模式實行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的方式,同時在配套制度、保險保障等多方面維護婚育女性的就業權益。

“媽媽崗”員工 楊翠紅:這是我生我們家小的(孩子)(之后)第一份工作,又是(每天上班)8小時,星期天又休息,跟我所有的時間都能結合到一起,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可以買社保了。

楊翠紅的新崗位就在這家企業的“媽媽車間”。生產線上,寶媽們配合默契,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道工序。她們中的不少人已經成為“多面手”,能夠勝任“全能崗”。任何一個媽媽臨時有事,都有同事能立刻頂上,生產效率高于其他員工20%-30%。

悅辰電子實業有限公司“媽媽崗”人事主管 鄺轉娣:“媽媽崗”的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很強,一開始確實有點顧慮,怕會不會經常請假影響生產,但是知道政府有專門的政策,我們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效果出乎意外,我們的月生產評比,“媽媽崗”的生產線都拿到了優秀,我們還會額外給她們獎勵。

目前,中山作為全國最早探索“媽媽崗”的地市,已有“媽媽崗”備案企業487家,提供崗位超2.16萬個,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近1200萬元。

隨著“媽媽崗”的普及,越來越多寶媽走上工作崗位,用勞動贏得了尊重,也期待著在更加對口、優質的崗位上施展才干。

華南理工大學零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善仕廣東是實行“媽媽崗”全國最早的省份,“媽媽崗”的推行可以說是非常系統化,比如廣州就專門設置了招聘平臺,提供一些技能培訓的項目,高技能的人群可以去線上就業,做一些培訓,線上開發,政府也出臺了社會保障等等鼓勵、扶持、補貼的政策。(在)“媽媽崗”政策推行(過程中)可以說是全覆蓋所有的方面,為(媽媽)以后就業順利的延續奠定基礎。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林志強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